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4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2-09 12: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梅花》教学设计执教:程溢(贵州省绥阳县洋川小学)评析:罗灿阳(贵州省绥阳县洋川小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梅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比赛数学4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4篇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篇1

《梅花》教学设计

执教:程溢(贵州省绥阳县洋川小学)

评析:罗灿阳(贵州省绥阳县洋川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梅花》

【教材分析】 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与一般描写梅花的诗不同的是它不仅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而且还表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柔美的一面。大意是: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绽开。远远的看去一片雪白,难道是下起了雪?忽然闻到了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一片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很有特点。从时值上看,是一拍半,但作曲家却没有按常规用四分附点音符,而是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不仅使音乐显得有生气和活力,而且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的开篇即有独到之处。第二乐句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乐句出现了最高音sol,同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接着的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情绪逐渐平稳,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坚强的性格。【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梅花》,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征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能够用连贯、饱满、富有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表现方法对歌曲进行综合性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唱会并唱好歌曲《梅花》。【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 × ×” 切分节奏。

2、第三乐句的力度变化。

3、第四乐句与结束句音准的区别。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古筝 【教学过程】

一、赏梅花之美

1、花儿都很娇嫩,但有一种花却很坚强,它能在寒雪中傲然怒放,那就是梅花(出示梅花图片)。今天的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的世界,领略梅花独特的美吧!(播放梅花在寒雪中盛开的课件,师弹古筝名曲《梅花三弄》配乐)

2、欣赏了这些梅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回答)【设计意图:音乐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本环节中,唯美的梅花图片再配上教师弹奏的古筝名曲《梅花三弄》,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了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二、品梅花之韵

1、师:梅花不畏严寒,高风亮节的形象象征人们坚强的性格和崇高的品格,老师也想唱一首歌来赞美梅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跟我们平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出示古诗《梅花》)

2、朗诵古诗

①播放古诗范读视频,学生跟着视频轻声朗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②师:能学着古人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吗?想想此时的王安石会用怎样的感情、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吟诵这首诗?(学生试着感受体验)

③老师弹古筝为你们配乐怎么样?我想请一名同学来领读,谁愿意。(配乐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首先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古诗,了解其含义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下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三、唱梅花之乐

1、师:谢谢你们精彩的朗读。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边跟着音乐开口默唱边想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跟着音乐用激光教鞭指歌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觉出发整体感受音乐,通过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及特点。】

2、我看到好多同学小脸憋得通红,是不是都想一展歌喉唱一唱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音乐用讲悄悄话的方法轻声哼唱一遍。

3、你们的声音可真美,跟老师一句一句地来唱一唱这美妙的旋律吧,我们先来学唱第一部分(实物展示台显示歌谱,用铅笔功能标注歌曲的两个部分,再用幕布功能遮挡第二部分)①教唱第一句时,强调“墙”的唱法(一字三音、切分节奏)

这是本首歌最难的地方,没想到同学们一遍就会唱了,真厉害,我们再唱一遍巩固一下吧!②接下来老师唱第二乐句,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没有?

③现在我们加大难度,把这两个乐句连起来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跟着音乐动动身体,面带微笑地来唱,能做到吗?看看谁唱得最投入。

4、学唱第二部分

①第一部分同学们唱得很柔美、很抒情,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先听一下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没有?(情绪更激动一些)

②学唱第三乐句:刚才同学么听到的情绪最激动的乐句就是歌曲第三乐句,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用怎样的力度表现激动的情绪呢?渐强(用图库功能插入渐强符号)

③学唱第四乐句: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下一句,先听听这一句的力度有变化没有?(渐弱)请同学们也用渐弱的力度来唱一下这一句。④动情演唱第三、四乐句,唱出力度的对比。

⑤揭示反复跳跃记号的演唱顺序,用两种颜色的笔标注;

⑥分析两个结束句的异同:23 1—比较平,仿佛是放在鼻子下闻花,43 1—起伏大一点,仿佛是抬头闻枝头的梅花。(学生边做闻花香的动作边唱)⑦有感情地演唱第二部分

5、小组检查演唱:四人小组跟随伴奏音乐进行演唱,边唱边听一下其余同学唱得怎样,如果有同学唱得不对,在演唱完后,请给他指出来,并帮他纠正音准。

6、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但这还不够,我想请同学们用你最好的声音、最好的表情、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希望你们能唱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以及电子白板充分有效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特点、力度变化等特点,用分析、对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旋律、结构特点,让学生唱会唱准唱好歌曲。】

四、抒赞梅之情

1、师:同学们歌声很美,音也很准,可惜表演方式有些单一,这不,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来助兴,想不想来试一试。

①不过我们得先想好怎么打。歌曲第一部分情绪抒情优美,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打?第二部分呢?(设计好节奏后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②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演唱,老师弹古筝伴奏

2、太美了,这真是天籁之音啊!但老师觉得咱们班同学应该还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现在你们开动小脑袋瓜想一想,还可以用上哪些表现方式和演唱方式让这首歌曲听起来和看起来都更美,更能表达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呢?

引导学生加入表演、朗诵、舞蹈、绘画、书法、打击乐器等方式综合表演。

【设计意图:以演唱为主,以朗诵、舞蹈等艺术表演元素为辅的综合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五、拓展延伸

1、梅花以它高尚的品格和可贵的精神感动了许多诗人和音乐家,所以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很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红梅赞》,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梅花的高风亮节。(播放视频的同时,出示歌曲《红梅赞》的创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思想)

2、课后收集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红梅赞》,使学生对梅花的品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梅花》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首先,以优美的古筝音乐、唯美的梅花图片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进一步探究美的激情;其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然后,以“聆听、感受音乐”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演唱中,感受歌曲的音律美、意境美;最后,通过综合性表演,让学生各方面才艺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音乐的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有以下几点:

1、设计科学合理,注重情感体验;

2、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结合了教师的自身才艺(弹古筝),在导入环节,学唱歌曲环节,综合表演环节都充分运用了这项才艺,让学生在古典乐器的配合下演唱古诗,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绥阳县洋川小学

罗灿阳)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篇2

关于延平区小学音乐、美术近五年塑型教师

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小学:

为推动我区近五年塑型音乐、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新教师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我校于2015年5月举行小学近五年塑型音乐、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评比,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出

一、二等奖若干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教学设计内容围绕“新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主题。

2、教学设计须体现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新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七项,字数在2000-3000字。

3、文本格式要求:教学设计请用电脑打印,使用word文档,用A4纸,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cm;黑体,小二号;作者单位姓名:宋体(加粗),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文章标题下面必须给出作者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电子文件命名要求:学校名+教师姓名,并务必以“附件”形式发送到sj2002@电子邮箱,并且教学设计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3份交进修学校宋娟老师,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5年5月12日。逾期上送及抄袭的教学设计一律不予评奖。

附名单:

1、“塑型工程”新任小学音乐教师

许雪芝 叶首瑜 殷平之 王雪娇 黄 文 张映赟 陈荧娜 郑家崴 翁 婧 潘 琳 李玉兰 张婕帆 王丽玮 魏 煌

2、“塑型工程”新任小学美术教师

张文娴 马莉花 冯月飞 林德烔 蔡南希 赵欣瑜 祝鸿雁 骆锦霞 丁 琳 陈 倩 丁锦惠 魏晓玲 郑 婧 张凌燕 杨 娜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篇3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新课标实施后,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旨在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情况复杂多样。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也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抽取 “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具有代表性。

本节课主要探讨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即使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也有不同的情形: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几种情形。例1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也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起始课,教材以

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2、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储备。 老师教的策略: 学生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方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先交流,再动手操作,继而实际验证,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形成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适时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教具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示意图

一、激趣与引题

→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

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探究与建模 ↓

→ 1独立研究,提出假设。

2合作研究,验证模型。3数形结合,解释模型。

三、规律与求解

四、生活与应用↓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

→ 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现实

五、梳理与方法

→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

后成功解决的?进一步梳理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六、拓展与总结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利用这节课掌

握的研究方法,课下自主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另外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各环节分别阐述设计意图、环节学情预设、教学效果分析

【设计意图: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引入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情预设:

【效果分析:学生在玩手指游戏时很开心,兴趣浓厚,在讲间隔时,用手指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时,学生看得很认真,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问卷式: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渗透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利用我们前面研究两端都植的方法,课下自己研究一端植一端不植与两端都不植的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篇4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邮票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海峡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比赛 数学 教学设计比赛数学题目 数学教学设计比赛模板 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设计比赛获奖作品 数学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数学教案比赛 教学设计比赛策划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比赛评分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