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1-16 17: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不知是谁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学却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这堂课后,我发现好像可以很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了。说实话,真的有遗憾在里面。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9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9篇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1

不知是谁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学却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这堂课后,我发现好像可以很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了。说实话,真的有遗憾在里面。总结一下,真的有很多不足,很多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课前准备不足

1.没有提前试试电脑和投影是否可以很好连接,以致于今天早上上课时出现突发事情,重新换电脑,既耽误了上课时间,又使自己感到很紧张。

2.没有提前试试课件,以致于今天在课堂上投影会不清楚,或是字体太小,学生无法看清楚。

3.备课时忘了参考《同步学习》上面的问题,在课堂上可能会讲不到位。

二、由于开始上课时突发事件,使我感到有点乱,在上课时竟忘记了板书课题。

三、上课声音有点小,后边的学生听不太清楚。

四、提问问题太散,没有把问题集中到一起让学生讨论。

五、上课时,老师是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没有及时给学生示范。

本堂课中的优点是:

一、上课中语言比较自然,教态大方,应付自如。

二、较好的把握课文中心,提出一个较好概括课文内容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围绕中心一起学习。

三、课堂中能灵活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课文内容,并且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是:

一、课前一定要准备好

1.备课要充分。教材、教师用书、《同步学习》充分运用,综合备课。

2.提前试试课件,不清楚的幻灯片及时修改。

3.课件不能喧宾夺主,而是为学生服务。

二、上课开始一定要板书课题,不能再犯忘记板书课题这样的错误。

三、提高上课的声音。

四、集中呈现问题,留时间给学生讨论交流并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2

整个第二单元围绕“童年”这一主题展开讲述,第七课《祖父的园子》也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他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时期在祖父的园子里所看到的以及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所感受到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对于本篇文章的讲解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然后,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还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多使用这种词。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重点讲解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等等。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让同学们从这些话中感受自由。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改进之处就是多多关注那些学习方面有待提高的学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发言,从而使他们增长自信,并把成绩提上去。还有在讲解这篇略读课文时对生字词讲解的时间稍微有点短,可能有的学生没能记牢本篇文章的生字词。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取长补短,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3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即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体会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快乐玩耍的情景。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新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3、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扎实,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4、注重了新课导入的设计,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熟知的菜园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后又通过介绍作者传奇的身世,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1、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紧凑,比如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太独立,实际是可以融在一起的。2、第一环节用时过多,致使完成后边的任务显得很匆忙,出现拖堂的现象。3、教学用语不够干净利落,语言激励性不强。4、朗读的指导和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不够。5、虽然有拓展,但由于时间不够实际没有拓展开。6、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发言面少,显得拘谨。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4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支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平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夏训恪W娓负妥娓傅脑白邮窍艉煨牧橹形ㄒ晃屡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5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

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教学时,我发现课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平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让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处时,我尝试进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平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后让学生读读原文中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学收获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这篇课文很多词语很有特色,都是儿童的表达形式,很受学生喜欢,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有些动作的词语也是很口语化,如“东一脚、西一脚、踢飞”,这些动词充分写出孩子无拘无束,园子里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乐。

课上完后,学生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文中所写的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此时,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我继续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让学生明白:小萧红是快乐的,她看到的蜜蜂、蚂蚱等都是快乐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们的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快乐,学生畅所欲言,由童年的快乐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自由和快乐。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

一、充分阅读,感悟文本

本文的语言描写十分有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薛法根老师曾说道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

1、把讲课文变为学语言。

2、把读课文变为学阅读。

3、把悟课文变为学表达。

我在教授本课时,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充分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情感,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学语言,教语言。特别是对于重点词语及难以读准的地方及时指导。通过语言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爱阅读,爱语文,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动力。

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在于时刻关注学生,跟随学生,以生为本。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一条主线,但不应该是一张大网。我觉得,教师的思路应该像一条猴皮筋,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被扯来扯去,但始终能够回归原位,但我在上本课时思路就像一条棍子,虽然没有被扯远,但更关键的却没有吧学生思维充分打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点是应该注意的。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查缺补漏,或者是画龙点睛,但不论那一种,最根本的就是要为学生服务,而不能成为教师哗众取宠的工作。教学机智的培养其实更多是经验和反思的积累,思考的多了,教学机智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了。

另外,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的单纯的鼓励性语言已经不太能适应现在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应该是能够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考深度,以评价语来推动课堂往更深的层次里进行。

三、习惯养成,基础训练

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读书姿势、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等,都要随时性地进行纠正和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另外对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方法的渗透还需要更加艺术化,学生感悟更深,效果更明显。邹局长说:语文教学应该是扎实、细腻、简约、空灵,这就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根本出发,艺术性地进行指导,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从原来的大环境中走出来对自己、对学生能够有一个特殊的评判。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抓住学段目标,言意兼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6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本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间的情。初步感悟“萧红体”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心,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在备课前我想了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篇略读课文,可它却承载了满满的语文味儿,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因此在我对《呼兰河传》认识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找了许多名师上这一课的视频,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最终才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板块四:梦中园,光芒四射。这四大板块也是教学中的四大环节,整节课就以这四个环节推进,不难看出,这个设计是层层递进的。由于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在课上我带领孩子们尽情地在园子里走了个来回,用评委彭老师的话说,孩子与我都在园子里畅游了一节课,仿佛自己就是园中的一员。

上完本节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议课,所有观课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结合观课老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现将本课中的得失总结一下,老规矩,还是先谈谈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显了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在感悟祖孙情时,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祖父对“我”的爱语句,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显了本体特征。

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显重难点。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应该在略读课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何谓学以致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精读课是为学,略读课是为了用。老师平时在精读课加强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深入领悟“萧红体”的文字魅力。

5、突显方法的指导。

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领而顿的教学策略。在品析重点词句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作者描写园子是个大花园时,没有直接写园里的花儿,而是写蜜蜂和蝴蝶,就势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6、补充原文。

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巨匠的乐园,在教学中多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有个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字写得难看。因此只要有人听课,我一般都把板书精简成电报式,从不在黑板上多写一个字。本课中的写作指导方法――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都没有板书,只是一带而过。若板书了,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其次,在课堂上没有大刀阔斧的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我引得较多,显得有些匆忙,若一个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及时答上来,就立马指手画脚。最后一点就是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点段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草收尾。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修炼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氛围,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7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文章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回忆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走近作者,才能走进心灵。我首先领导孩子们交流了有关萧红的资料,对她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学这一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看似平淡,实则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那么,教者就要引领学生将这种感情通过对字里行间的咀嚼,慢慢得以品味,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开放自由的感悟方式去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精妙的同时,感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在教学时,我感到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的几件事的体会由于时间偏紧,感悟还少够深入,所以,在课结束时,“当你轻轻走出祖父的园子时,它给你留下了什么?”这一问题的交流还是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8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里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授课时学生能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但是在对文章进行文章划分时,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划分且上课积极性不高,可能时寒假到开学还没有过渡好,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学习态度抓紧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篇9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资料交流:

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拓展迁移。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你曾经难忘的去处吗?讲给班上的朋友吧!

收获:作者的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便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推荐访问:园子 祖父 反思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怎么写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简短 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改进措施 2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简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