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集锦6篇

时间:2023-07-02 08: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复习文言文第1篇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复习文言文集锦6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复习文言文集锦6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1篇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
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2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它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bang、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 ):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淫( )雨:连绵的雨。

20、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 )倾楫( )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 )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
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
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3篇

一、考点解读:

08年泰州市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考点分析:

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

20xx课内外比较阅读1011%文言词语,朗读停顿,翻译句子 整体阅读

20xx课内外对比较1011%文言词语翻译,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20xx课内外对比较1112%文言词语翻译,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三、复习策略:

[考点聚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文言文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纵观近年来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概括。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考查对文章具有整体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2.词语的解释。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3.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
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有时还会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

4.作品的感受。多为开放性试题,主要形式有:(1)欣赏型。(2)比较型。(3)评价型。(4)感悟型。(5)联系实际型等。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只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方法指津]

(一)夯实基础

课外文言短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所以,考生平时必须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在考试时才能轻松应对。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要准确解释这个词,就要将这个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2.对于古今异义现象,要避免以今义去解释古义,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3.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辅以意译法。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

4.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要换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

5.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

6.注意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明确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等。把握了整体内容,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其他问题大都是围绕整体内容来设置的。

(二)整体感知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

首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大意。但这时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要能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即可。

其次,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借助于括号内的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要能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相应的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其三、重读课文,加深理解。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走完解读过程。

(三)学以致用

近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xx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

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

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此类题需要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是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考题中考到“读了上文,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或类似题目,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积极探究,善于分析,避免人云亦云,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
还要善于联系实际,紧跟时代,避免孤立地看问题,把时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之中。但是要注意做到恰当准确,避免牵强附会、脱离原文的所谓创新观点是不足取的。

[典型习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曰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氐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次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

(3)旁置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__

(4)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命坐(才)

B.然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拜见、拜访 (2)离开 (3)放、摆 (4)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4.节俭,不铺张i良费

透视:此例为课外浅易文言散文阅读,选文见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无独有偶,ZOO7年山东滨州市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也选用的是这一材料。阅读课外文言文,首先要借助注释从总体上读窿文本,像本文,记叙的是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的一则小故事,生活气息浓郁。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l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完成文言实词题,一有赖于我们的课内积累,二有赖于对上下文意的正确理解。最要紧的,是要结合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应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像本题中的“去”,古义跟今义正好相反,是“离开”的意思。

第2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所以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理解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关键还是要树立“上下文意识”,因为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用法往往不同。像“方”,我们在《狼》中学的“方欲行”的“方”,是“正”“刚”的意思;而本题中,则是“才”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这里是说“又过了很久,才让他坐下”。同样,连词“而”可以表示多种关系,“其人愧甚而退”中的“而”应表示修饰关系。

第3题是翻译题。完成文言文翻译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要结合语境释词。文言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我们在翻译古文语句时,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以求整个句子的翻译能够比较通顺。二要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用法与被动句、省略句、等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三要注意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特别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必须把句中的关键词翻译准确,全句意思清楚明白,才可得全分。本题中的句子,没有特殊句式,也没有词类活用,难度不是很大。

第4题是人物评价题。要对文中人物作出有理有据的评价,就得从整体上读懂文意,准确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感情倾向。

四、配套习题

一、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

二、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à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答案:

一、赵威后问齐使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二、齐欲伐魏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译文: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三、孔子见罗雀者

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
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
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4篇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5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 ):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 ):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 )清涟( )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7、噫( ):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文后练习: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附加练习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回应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并含蓄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3.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

中考复习文言文 第6篇

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一、复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考试的方向。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已经取消了,我们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当然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在课外延伸学习,但在课堂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

二、复习文言文,教师要十分熟悉文言文考试的知识点。根据近两年中考出现题型由原文填空、解释词语(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划分节奏、还有根据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题型组成,各个知识点的考核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而且在词语解释上还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答题。

三、复习文言文,根据考试题型。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复习:首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其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名句,检查上课时候每节两句古诗词听写巩固的情况;
再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词语、一词多义词等;
再次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及划分节奏训练,在翻译上不提倡学生按注释原样翻译,只要求大体意思一致,但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要求补上,需调整的语序必须调整;
在朗读节奏划分上,让学生多读多练,从而明白不管字词多少表达一个意思时才能停顿;
最后,根据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方面和现代文阅读基本一致,先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围绕作者思想再来回答问题。

四、复习文言文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在复习文言文词语时不能满足记住本课书中的意思就行,同时必须记住在整个初中阶段课本中的意思,例如,"肉食者鄙"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是身份低微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在词类活用、一词多用方面比较突出,同时文言虚词里边也有体现,只要注重了这些,复习其它文言文时学生也很好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复习文言文要注意课课清。复习完一篇课文以后,我们不要高估学生,认为学生掌握牢靠了,学生毕竟不是我们自己,老师要提前准备好和考试题型一致的测试卷,用半节课的时间测验,通过再次温习,哪怕做错的学生他也会改正后理解掌握了,这种做法对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相当管用。

经过这样一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在测试中反映出来词语掌握、句子理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在划分朗读节奏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

推荐访问:文言文 中考 集锦 中考复习文言文集锦6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集锦6篇) 中考必考的21篇文言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