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26 14:1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本色与特色的辩证关系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话是提醒我们,讲特色时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本色,如果忘了或丢了社会主义的本色,这种特色绝不会是社会主义的,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了。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特色和本色是一个完整体,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否则都可能丢掉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有将社会主义制度固化、僵化,走向独裁专制的左倾错误的老路,也有借改革之名,忽视或有意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纷纷走上丢了本色的资本主义的邪路。左倾错误往往是使右倾错误得势的条件。所以小平同志说:“左可以丢掉社会主义,右也可以丢掉社会主义".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都险些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丢掉。由于我们党及时纠正错误,把坚持本色与坚持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

坚持本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就我个人来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曾经似乎是清楚明白的,又曾经是糊涂的。说清楚明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政治上,人民对共产主义的理想都非常信仰,党风正、政风清,人民对共产党非常信任,经济上,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人当家做主,农村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当家做主,人民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幸福感很强,人们发自内心地、兴高采烈地高唱“社会主义好”,对社会主义充满美好的梦想,没有任何怀疑;
说曾经认识模糊是在改革开放的后期,也就是十八大前一段时期,感觉人们不再提共产主义理想了,经济发展了,但工人、农民的地位在下降,高收入人群(如国企高管和民营企业家、各种“名星”等)的地位越来越高,两极分化明显、贪腐严重,到处能听到、看到的多是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等等,在我接触的年青人当中,似乎很少能听到唱或说社会主义好的,而赞尝西方资本主义的则很普遍,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中国社会称为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其中一些人是别有用心,是想唱衰中国,希望中国改变颜色。这些不仅在我的脑子里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而且深切感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确处在将丢失本色的严重境地。所以,要坚持本色,就应当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要正本清源,明确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讲了五条原则:

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是对生产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按劳分配;

三是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四是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

五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马克思的这五条原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条件下讲的,即是在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成熟的条件下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种物质条件和五条原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否则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讲了三条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另一个原则是我们的政策,不至于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理解,这三条原则实质就是马克思讲的五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在中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更必须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这就是本色、是方向,必须坚持。

通过学习真正明白了,自己五十年代所谓明白的社会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特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两大特色,一是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二是改革开放。

第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初级阶段。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理应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发展,但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得到大力传播,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最贴近劳苦工农有关,这也即是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将率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一国、多国实现。前苏联和东欧由于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就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了列宁主义,提出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指出中国要进入社会主义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说:“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真的搞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的过渡论和初级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理论的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醒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急不得,千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法则,否则会欲速不达。我国过去搞“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一切私有制,赶英超美,结果不仅不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反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所以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这就是特色所在。

二是让我们明白在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既不能机械、死板地套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五条原则,又不能忘记五条原则,特别是第一条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第二个特色: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中央把改革开放提到如此高度,我理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思想的大解放,在思想深处来一次大革命,革除一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以改革的精神,追求不断进步,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不守旧,不固步自封,不为本本、条条、框框所困,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向深层次的难题开战;
要以开放的胸怀,实行开放的政策,对内执政要公开、透明,不封锁,不遮掩,不垄断,对外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要放眼世界,走向世界,认真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把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改革开放还是破解僵化防止西化的重要法宝。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常遇到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甚至让你丢掉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可认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坚持这样做,就可以以事实证明我们既坚持了本色,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且有成果,从而使大多数持左倾观点的人们满意,进而孤立少数顽固不化的左倾机会主义者;
同时又证明我们坚持了特色的优势,即大胆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因为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胎胞中逐渐成熟的表现,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反而是应当欢迎他,让他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因素成长的助推力,这是好事,这样做,就可以使持右倾观点的大多数人满意,从而孤立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并使西方某些国家希望中国改变颜色的企图落空。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表述,是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好比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輪,前方既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通向资本主义或其它什么主义的道路;
“两个基本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这艘巨輪的方向盘,能保证巨輪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是“改革开放”这是这艘巨輪前进的动力和加速器,能保证巨輪以比资本主义国家高得多的速度前进,早日实现赶超目标。总之,只要认真地、完整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就一定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争取早日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早日将资本主义比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篇2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
要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些论断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指明了实践方向,意义重大。从不同维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1840年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不断探索,但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开始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据有关部门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者就有370多万。这就意味着,在这28年的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约有370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生命,新中国来之不易!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抗美援朝、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既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又加强了自身建设,为领导人民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重要条件。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等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和制度,最终确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之不易!

伴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1956年到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形成了若干重要原则,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党的十四大开始,我们党都对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它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纵观历史,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至今的6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上,既有严重曲折也有严峻考验,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坚持和完善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必须充满自信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华儿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原因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次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行了阐述,把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同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独特的制度优势。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凸显,带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明显提高,带来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带来了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带来了“中国之治”和“中国奇迹”,带来了影响世界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更为全体中华儿女带来了制度自信。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困难的强大动力,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谱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完善,必须共同努力

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是特色鲜明和富有效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尽善尽美。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新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尤其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情形下,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应对风险挑战、如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些都需要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努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确保新时代中国航船行稳致远。

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群策群力,既需要汲取本国优良传统,也需要借鉴他国经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到这些,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集思广益,仅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和短时间的一蹴而就,都不利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问计于民,集中人民的智慧,既要坚持和完善现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又要在群众丰富的实践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及时改善一些原有制度、制定一些新的制度,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创新,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制度建设,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篇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之处

中师131 孙碧卿 1301022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切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1]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理论阐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果看,这一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二是它“符合我国国情”,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制度;三是它“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四是它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这种制度具有以上优势,因而这种制度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地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社会主义特色

这一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在经济领域,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的有效性,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活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在政治领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闰有机统一,保证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文化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社会领域,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从本质上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

科学性特色

一个国家实行何种制度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计始终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苏联等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设计独特、客观科学、有力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制度体系。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能够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进而调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体现我国的社会性质、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保障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又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进而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人民主体性特色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和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各个层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本质属性。【3】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在这一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各类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群众在基层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社会保障制度更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保障。进一步讲,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主集中制特色

这一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能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民主集中制,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原则,也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包含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民主集中制既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同专制主义根本不同,又反对把民主和法制相割裂,同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划清界限。比如,我们的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能够协调一致地高效运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一个规划、一个部署一旦确定下来,就能长期坚持、有效执行,有利于防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病。【4】

人民创造的特色

这一制度扎根实践沃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也是对人类制度文明成果的丰富和发展。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是一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是对间接民主、代议民主的完善和超越,有利于汇集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团结。【5】

比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除享有宪法规定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外,还享有自治权,包括根据当地民族特点,通过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适当变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权力。目前全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6】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像定海神针那样,一再彰显了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可以这样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并深刻认识其强大的力量及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80页,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王占阳著354页,赣江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马克思语录》243页,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

【5】《浅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优势》新华网,2007年7月7日,刘海涛/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著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公正活力和谐抗风险》2007年人民网,责任编辑秦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篇4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是综合集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内核”和“灵魂”,是“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延展的核心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有了必须坚持、必须依循的整体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是维护社会关系、协调和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章法。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中国制度”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配置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制度,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理论的与时俱进催生制度的与时俱进,是不断拓展、不断完善需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巩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要站在时代前沿博采众长,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一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它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建设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我们党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篇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这门课程虽然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且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学习该课程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非常有必要时刻关注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及世界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独立客观地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也使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像以前政治课的冗长乏味,武老师并没有只是对书本进行解读,而是结合实际,切合当前最热的话题,从新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教导我们如何思考问题。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也解决了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等问题。以下便是自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于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学习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了解到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历史逻辑。同时,还学习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艰苦探索和艰难抉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逻辑使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当今世界发展态势使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它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更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
也“特”在它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
也“特”在特殊的人文条件;
更“特”在它特殊的历史任务,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为巩固社会主义打好基础;
同时还“特”在它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管理制度和体制。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但我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虽然这门课即将结束,但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不仅仅止于这几节课,而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今后我也将继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研究生而言,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 最后,再次向武教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十分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讲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精彩的课堂。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