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25 09:20: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优秀范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6篇

第1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综观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历史,经党中央文件决定的在全党范围内进行 的整党整风前后共有七次。在这些整党整风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认真 总结 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党建设,永固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回顾 整党整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灵活运用与 发展 ,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贡献。其目的是通过整党整风进一步提高并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新的动力。参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的通常划分 方法 ,我们可将80余年里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28年的历史里,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整党整风,即:具有伟大建党意义的延安整风和1947至1948年进行的以“三查三整”为主要 内容 的土改整党。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主要特点是:
1.思想性:注意加强思想 教育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着重从思想上整党整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风,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两者均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整风,使广大党员的思想从主观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真正学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 解决中国革命实际 问题 的方法,从而在全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全党思想上、 政治 上、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也抓住提高思想这一中心环节,强调“思想打通”,思想教育从严,使整党取得显著的成功。这两次整党整风尤其是延安整风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开展整党整风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2.群众性:注意走群众路线,通过整顿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就向党外群众公开党的支部,邀请党外群众参加党的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和干部。其中平山县的做法,曾被推广至全党。当然这两次整党整风也出现过一些偏差,但由于当时党内路线和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均被及时纠正。

第二阶段,1950年至1956年国民 经济 恢复和 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在夺取政权后这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亦进行了二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整风,即:1950年进行的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和享乐主义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
1951年至1954年进行的以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为主要任务的整党。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主要特点是:
1.反腐性:注意加强党员、干部的防腐教育,针对腐败等现象,进行有力惩治。如1951年至1954年整党结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进行,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全党共有65万多名党员因各种问题离开党组织,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大行政区、省市和专署四级机关中的贪污和浪费问题。

2.建设性:注意教育广大党员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1950年整风注意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占当时党员总数差不多一半的新党员的思想教育,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致力于密切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培养发展了107万新党员。

总的来看,第二阶段的整党整风是紧紧围绕巩固新生政权、防止“新的贵族阶层”产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进行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开创性。这两次整党整风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采取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推进措施,为党在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如何防腐拒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这个阶段的整党整风也存在一些过“左”的做法,如1951年至1954年整党过程中就出现了把农忙雇短工、农闲搞副业等当作剥削行为,把党员买牛、买马、盖房子、想过好日子,当作富农思想来反对等错误做法。

第三阶段,1957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这2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二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整风,即1957年4月至1958年夏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但后来被反右扩大化打断的整风运动;
1969年至1971年以“整党建党”、“吐故纳新”为基本任务的整党。

这一阶段整党整风的主要特点是,主流上以过“左”的思想为指导,抛弃前两个阶段整党整风的正确做法,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所谓“大民主”的方式开展,以致整党整风出现重大的偏差和失误。主要原因在于:对党的思想、组织状况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把党内大量存在的思想、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阶级矛盾来对待和处理,致使每次整党整风均深深地打上了阶级斗争的烙印。如1957年的整风出现反右扩大化,致使近55万人被错划为右派。后果特别严重的是发生在“文革”这一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整党建党”。这次整党以极“左”的错误理论和方针为指导,以“大 学习 、大批判、大评论、大总结”等所谓的“开门整党”方式为手段,致使一大批“打、砸、抢”分子混入党内,一大

批党的“精华”被剔除。但是,这两次整党整风,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也有一些积极作用:1957年至1958年整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宗派主义歪风的漫延,而且在整风过程中,打退了极少数杀气腾腾的右派分子的进攻,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必要的;
1969年至1971年整党,使文革初期被“踢开”或瘫痪的各级党组织得到重建或恢复,对当时极端混乱的社会状况,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第四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文革”后党内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于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进行了建党和执政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整风。这次整党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以发动群众充分参与但又不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分期分批展开。经过三年半时间的整顿,全党在思想、作风、纪律、组织四个方面都取得较大成效,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是这次整党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防止右的方面不力,致使党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整党后期泛滥;
部分党组织甚至包括高、中级党政领导机关没有全面完成整党的基本任务,有的甚至走了过场。

二、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整党整风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成功远远多于失误,概括起来,其历史经验主要为:(一)搞好整党整风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指导思想作保证。

整党整风作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矛盾、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形式,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取决于所执行的政治路线是否正确。这是因为,整党整风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它是直接根据政治路线提出的要求和当时党的状况决定的。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整党整风就能以正确的东西克服错误的东西,相反,如果在错误路线的指引下,就会以错误的东西代替正确的东西。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整党整风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整党整风收到良好的效果,尽管一度发生偏差,但能很快得到纠正,如延安整风;
二种是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但没有很好地坚持,甚至抛开正确的政治路线。在这种情况下,整党整风就会出现重大偏差或失误,如1957年至1958年夏进行的整风;
三种是当时的政治路线错了,整党整风必然出现重大失误或偏差,如1969年至1971年进行的整党。可见,正确的政治路线对于保证整党整风取得成功十分重要。

(二)搞好整党整风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既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又要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整顿好各级党组织,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整党整风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党组织在整党整风中的核心作用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要求。从历次整党整风来看,凡是注意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整党整风就能顺利开展,否则就会偏离预期目标,甚至走上邪路。如1983年至1987年整党,当时中央就明确要求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整党中的核心作用。历史证明这种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而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中出现的“另组贫雇农团取代党组织”的做法,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危害。而1969年至1971年整党,“踢开党委闹革命”,结果给党的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

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整顿好各级党组织是达到改善党的领导目的的重要途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整党整风必须针对各级党组织或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的现象,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整顿,使各级党组织的活动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这才有利于党更有效地发挥领导职能,表现出更大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1951至1954年整党以此原则对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结果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大了党的社会 影响 力,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作了有力的组织准备。

(三)搞好整党整风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坚持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

整党整风不能脱离群众,应时刻注意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动群众,请群众来提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建议,我们的整党整风才能找准 问题 ,对症下药;
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内外夹攻‟的态势,整党整风才易收效”。(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度,第610页。)力求“稳定”,担心出乱子,不相信群众,不敢发动群众,害怕群众批评,关起门来进行整党整风是肯定整不好的。延安整风,土改整党,1950年整风,1951年至1954年整党取得的成功都与认真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分不开。

整党整风要充分发动群众,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但并不是说就要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推进整党整风;
我们不能把坚持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等同起来,不能把坚持群众路线进行整党整风看成是在搞群众运动。群众运动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创造的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特殊方式,曾在执政前和执政初期为党在非思想 教育 和制度建设领域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和平建设年代,它却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很多的消极作用甚至灾难,如象“文革”那样人为地破坏安定团结、妨碍人民行使正常的民主权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历史 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6页。) (四)搞好整党整风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认真开展好思想教育,把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作为整党整风的主题。

延安整风毛泽东同志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风方针,即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 科学 的态度来 分析 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象医生治病,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参加延安整风的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批评别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摆事实讲道理,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注意分清原则性错误和非原则性错误,并注意着重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吸取教训,广泛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党内问题。这样,整风就既弄清了思想,团结了同志,又改进了作风,提高了觉悟,促进了党的团结统一。历史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正确有效的整党整风方式。

(五)搞好整党整风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既要搞好整党整风,又不能 影响 中心工作及其他业务工作,把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作为整党整风的基本原则。

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历史任务又决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中心工作。整党整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因此,整党整风也必须围绕党的历史任务,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相促进,这是整党整风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延安整风、土改整党、1950年整风、1951年至1954年整党、1983年至1987年整党大都基本上能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任务、结合中心工作进行,做到整党整风与开展当前中心工作两不误,两相促进。如1947年至1949年整党就是紧紧围绕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任务而进行,与土地改革有机结合,这样就保证了整党与土地改革相互促进,从而有力地巩固了后方,支援了前方;
1951年至1954年整党与 经济 生产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进行,推动了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

3、 中国 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当代启示

(一)党要永葆先进性就必须坚持 理论 创新,紧抓思想建设,重视思想建党。考察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整党整风首先是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为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奠定基础的。如果延安整风不加强全党思想教育,彻底清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促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使全党思想统一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不可能那么快地取得胜利;
如果1983年至1987年整党不彻底清除“文革”思想遗毒,使全党思想得到新的解放,真正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思想上来,我国改革开放的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 马克思

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创新。也就是说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与时俱进,用新世纪的伟大旗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二)党要永受人民拥护就必须发扬优良传统,紧抓作风建设,重视作风建党。历史昭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把作风建设抓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什么时候我们轻视作风建设,党群关系就会出现裂痕。在执政条件下,我们能否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重要一点就在于我们能否自始至终地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加入WTO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国际化,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新情况,如果这方面稍有松懈,就会留给敌对分子借以挑拨离间、兴风作浪的把柄。我们抓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注意 内容 和形式的创新,但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始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时时注意维护党群关系,修正一切不利于密切党群关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视党群关系为党的生命线。

(三)党要永处执政地位就必须推陈出新,紧抓组织建设,重视组织建党。首先,为了防止一些投机分子(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吸引力)混入党内,我们一定要贯彻列宁提出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党员质量原则,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加大考察和培养力度。其次,在党员发展的程序中,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不能搞事实上的秘密发展。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甚至可考虑实行党员发展的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再次,我们要吸取东欧共产党因失去青年而失去政权的教训,注意加强党的助手共青团的培养,将共青团真正建设成为培养合格青年党员的熔炉。最后,为防止党员入党后蜕化变质,我们一定要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4)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永立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权力监督,紧抓党内民主建设,重视民主建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941年至1945年的整党整风之所以能极大地推进党的建设,促成党的团结统一,尤其是能密切党群关系,端正党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全党在较浓的党内民主气氛中坚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 方法 ,人人平等地搞好思想教育。这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民主建党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一个集中体现。新形势下,发扬党内民主的核心在于搞好权力监督。监督是民主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搞好权力监督对发展党内民主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加入WTO以后,发展党内民主,搞好权力监督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因此,一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将它作为发展人民民主的安全通衢。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全社会和人民的表率,只有党内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带动和促进整个国家的人民民主 政治 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的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关键,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
二要努力探索民主的新途径,使党内权力的交接沿着一个固定的、有权威的轨道进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交换模式,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一项极重要内容。这点国际共运史上的教训给我们敲了警钟,提供了反面的教材;
同时,尽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照搬照套西方的民主制度,但当代西方国家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权力交接制度和方法,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要增强权利意识,狠抓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无须讳言,执政以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党员权利的落实,而较多地强调党员义务的履行,实践证明这是造成党内民主不足、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达到平衡的状态,党内民主才不是畸形的。我们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条规定的党员八项基本权利为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要求,积极保障并拓宽党员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党员权利成为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制约权力、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五)党要永具强大战斗力就必须树立制度权威,紧抓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建党。整党整风的成功进行及其胜利成果的巩固需要党的制度来保证。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首先,必须牢牢树立制度权威,全体党员在制度面前平等,不允许任何党的组织和个人具有超越制度之外的特权。

其次,必须不断完善党的各项制度。现在党内制度订立了不少,但需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行系统地“立、改、废”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要突出重点,进行制度创新,真正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使任何党内权力都有党内制度的制约。

第三,必须狠抓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制度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因此,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注意用制度落实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责任。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三个代表”的理念转变为一种体制、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从制度上解决提高综合党力尤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共产党历次整党整风中存在过或大或小、或这或那的失误或偏差,但这些失误或偏差决不是整党整风这一有效的党建模式的必然产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坚持群众路线,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避免偏差和失误。1983年至1987年整党已过去15年,15年来我们在党的建设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党的建设仍然还存在严峻的问题。“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任意散布不信任情绪,或者被海外反动舆论牵着鼻子跑,传播政治谣言,当人家的传话筒;
还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
“有的党员和干部喜欢按照自己的好恶拉拢一些人、排挤另一些人,搞这样那样的危害党的团结和涣散党的组织的„摊摊‟„团团‟„伙伙‟”(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 文献 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339页。);
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家长制习气严重。这些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组织一次新的整党。而且,加入WTO后,西方的各种“文化鸦片”和“精神垃圾”势必更多地涌入中国,将大大增加反腐的难度。因此,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示:“在以后一个适当时间,还要进行整风。不搞整风,恐怕解决不了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1页。) 笔者认为,在2005年前进行一次新的整党不仅成为党的建设的必需,而且时机也已成熟,那就是1987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我党在全国县(处)以上干部中成功地开展了“三讲”教育,现在又在全国 农村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已有了新世纪的思想旗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在2005年以前精心组织一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民主与监督为核心的整党,是我们在政治上成功应对WTO的头等大事,也是历史在2005年前给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

第2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班级:2011级汉文1班

姓名:刘红

学号:201101024001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关键词:先锋队;
先进性;
实现共产主义;
党员的严格要求

一、先锋队:

“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惟其先进,才称的上是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是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空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扭转了中国经济衰败的态势;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先进性:

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也是我们从建党以来就一直确认和坚持的标准。列宁说,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普通的一部分,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建立起来的。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里头出了那样一部分比较先进的人,组织成一个政治性质的团体,叫共产党。”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中的先进分子组织起来,始终代表和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支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党的阶级基础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党按照严密的结构和纪律组织起来,要求自己的全部成员都努力成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有觉悟、有组织、有纪律的先进分子。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党都始终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走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前列,走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前列。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部队。

第二、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党的先进性根本上还是在党与历史发展规律、与

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关系方面。纵览人类历史,任何一种政

治力量,它的作用和命运,根本上都是与一定时代的潮流、规律和进程联系在

一起的,能否具有和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代发

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坚持与时代同行,就能够

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如果停滞、贝利历史发展的规律,迟早会被历史淘汰。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

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交

给的职责,担当起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
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四、党员的严格要求:

(一)、共产党员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成为道德榜样。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不同的理想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对共产党员来说,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才能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在实践“三个代表” 方面做出表率。尤其在党中央提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新形势下,作为党员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宗旨,成为人民的道德榜样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党员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什么事都会发生,出现在我们高层领导干部中的腐败事例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就是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首要的和核心的问题来解决,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来抓。

(二)、党员的先进性要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要带头成为学习型人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员要勇敢地站在队伍前列,为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奋斗拼搏。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共产党人首先要善于学习一切先进东西,一定要有坚决保护先进生产力的自觉性,一定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如果对先进的东西缺乏兴趣,不肯学习、不思进取,在社会进步面前畏缩不前,遇到风险就手足无措,甚至想走回头路,就绝不可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没有资格成为先进分子。

(三)、共产党员说话办事,必须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群众多做实事。中国共产党的根源在群众,他的生命也在群众,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所以共产党人在立党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党的全部行为说到底,是为广大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离开了人民的需要、愿望,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员在社会中,在个人日常行为中要表现先进性,都要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是否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总结:

中国共产党正引领中国迈向前方,我们应该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树立跟党走的正确思想观念,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尽到自己的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3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

作者:陈学峰

作者机构: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广东,惠州,516001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3642

年:2008

卷:000

期:005

页码:62-66

页数:5

中图分类:D26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历史经验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4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

宋继昭;孙永芹;

【期刊名称】《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89年的伟大征程中,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形成并发展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两个务必"以及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中,系统总结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上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的精神,对于重点解决当前在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搞好"创先争优"活动,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40-42)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历史经验

【作者】宋继昭;孙永芹;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261.3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 [J], 郭德宏

2.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J], 吴美华

3.论中国共产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 [C], 谭东华

4.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J], 刁玉峰

5.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 [J], 齐卫平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5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
作者:吴美华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03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是: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的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
坚持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统一起来;
健全廉政立法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反腐倡廉;
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3-0089-08

        

        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次正式见诸于党的十七大报告,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则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在全面执掌政权之后,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在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还是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以不懈的努力整肃不良作风、惩治腐败现象,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治理腐败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第6篇: 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对待农民的若干历史经验
历史上,我们党曾经被共产国际看成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不正统”,然而,就是这“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最终夺取了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这是什么道理?在当代,我国在快速工业化时期既没有发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阶级压迫和斗争,也没有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剧烈的社会分化和动荡,这又是为何?可以说,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应归因于我们党对待农民的科学态度,因为这两个问题的实质都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对执政党的政策是否答应、赞成和拥护。那么,我们党又是怎样对待农民的呢?概括地说,就是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最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来看,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肯定农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虽然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者和后备军,但他们毕竟属于小私有者,是封建生产方式的残余,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使得以小生产为生存基础的农民,“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这就是说,“农民不是社会主义者”。然而,在一个小农占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社会主义。笔者认为,虽然农民不能算社会主义者的观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如果对此形而上学地理解,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不顾国情制定出消极看待农民的“妥协”政策。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在许多时候并不是正面看待农民,而是过多地强调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消极面。或许对苏联而言,既然农民作为封建生产方式的残余是最终要被剥夺而走向灭亡的,那么,与其让资本主义剥夺就不如由社会主义剥夺,所以苏联采取剥夺农民促进工业化的政策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个落后国家农民往往占绝大多数,这种做法只会激化他们与执政党的矛盾,从而导致工农联盟的政治基础不稳,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酿成垮台的结局。与前苏联党不同的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众所周知,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内因可以归结于陈独秀的右倾教条主义解除工农武装,特别是抛弃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后来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也是消极看待农民,看不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解放后,在人民公社初期许多地方吹过“共产风”,搞过“一平二调”,以共产主义名义剥夺农民,但实践还证明人民公社并不适合农村实际,导致粮食供应长期短缺。改革初期,我们党顺应农民意愿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制,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使农业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进程,由此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城市改革进程。但在随后的一个时期,或许是由于农业的高土地产出率带来的粮食供应由短缺走向过剩,使我们在关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以为联产承包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良药,农村问题可以由农民自己来解决。在广大农民被政策淡忘的背后,三农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暴露出来,并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有鉴于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针、新举措,将我们党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历史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由于农民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中国的事情如果不依靠他们的支持、援助和参与,就将一事无成。所以,虽然我们党也承认农民是小私有者,存在着守旧、自私等思想缺陷,但总起来说,总是正面看待他们,密切联系他们,通过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以及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教育他们,不仅把他们看作是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且把他们当作是革命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党与农民在根本上是血肉相连的,广大农民对党是支持和拥护的,这也是党的事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同时也表明:一个善于从失误、挫折甚至失败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政党,必定会受人民群众拥护、爱戴而日益发展壮大。
二、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农民采取不同的策略
应该说,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立体考察农民是从恩格斯开始的。他把农民分成小农、中农、大农三种类型,把对小农的态度看作是解决整个农民问题的立足点,强调必须把劳动农民和占有雇工剩余价值的农民严格区分开来,指出劳动农民,即农业工人、不剥削他人劳动的小农,是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的天然同盟者。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特别是在革命时期,不是平面观察农民、用一个笼统的政策来对待所有地方的所有农民,而是立体考察农民,针对不同地区和农村人口中的不同成分及其变化加以分类和区别对待,使群众感到既合情又合理。比如在土改中,就是按解放先后将农村分为老区、半老区、新区三种,按土地占有多少和富裕程度把农村人口分成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四类,在不同地区针对农村人口中的不同成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把贫雇农作为依靠力量,并且注意不侵犯中农利益。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领导苏皖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就提出,“中间不动两头平”,“在土地改革中应保证被拿出土地来的人口不要超过全乡总人口的10%”。同时明确土改的中心是消灭封建制度,消灭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期间,由于我们党对待农民的态度科学,且政策又细致、周到、彻底,符合实际、顺
应民心,因而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还是沿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考察农民则是不合适的,对此,我们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顺应农民意愿,在农村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而农村改革的中心,是在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内对土地经营形式进行变革,这种变革又以“土地均分”为前提,客观上也使得阶级分析没有存在的基础。但是,立体考察农民是我们党的传统,是我们党的历史和理论执政资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应该笼统地看待农民,用一个笼统的政策对待所有地方的所有农民,而应该立体考察、区别对待。笔者认为,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可以按发展程度将全国农村地区分为发达、欠发达、不发达三种,按离农程度把农村居民分为非农人口、半非农人口、农业人口三类,取消农民工的称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人口采取不同政策来加速农民的非农化进程。比如,对于发达地区农村的非农人口,应划归城市人口并给予市民待遇,使他们不再是农民;
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半非农人口,应鼓励他们向“两极化”——离农和专农的方向发展;
对于不发达地区农村的农业人口,则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鼓励农民兼业化,促进农民的非农分化趋势,第二步是鼓励他们向离农和专农的“两极化”方向发展,等等。总之,立体考察农民是我们党对待农民的宝贵经验,应该在新形势下将其发扬光大。


三、统筹兼顾农民的利益
统筹兼顾的思想源自于革命时期我们党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采取的灵活、科学的政策,特别是在革命的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我们是采取“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同国民党建立抗日战线和团结一切抗日人士,我们党主动把以前的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也是由于国内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农民又迫切要求土地,我们就及时地作出决定,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总之,我们党在革命时期采取统筹兼顾的方针,目的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对付最主要的敌人。
解放后,由于经济文化落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由此巩固政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怎样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举目向外,帝国主义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围困封锁、虎视眈眈;
苏联又在这个时候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怎么办?曾经浴血奋战而又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发出历史的强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就这样,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资源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本就落后、萧条、贫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也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成为贯穿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一条主线。既要推进工业化、建设城市,又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当时确实很难兼顾,问题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兼顾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为此,毛泽东同志以苏联为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思想:“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做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等等。后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虽然认识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必须兼顾农民利益,但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判断,党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发展生产力上。农村改革初期,联产承包的推行兼顾了农民的利益,农业实现了大发展,由此也推动了工业和城市的改革发展。但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工农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差距不断扩大,如果没有政策的进一步统筹兼顾,农民是很难跟上现代化步伐的。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战略举措和战略决策。随着一系列得力政策和措施的陆续出台,三农问题迈入了新一轮历史机遇期。可见,我们党的统筹兼顾思想被当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锐利武器。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积聚强大力量。”
四、真诚帮助农民
我国能平稳渡过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风波,并且在当前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迷人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关系历来

是好的,党和政府是真心为他们谋利的。这首先要归结于我们党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归结于历史传承。由于我们党同农民共同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的洗礼,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认同,特别是在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他们对党的号召是发自内心的拥护和响应的。当然,农民也是讲求实际的,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浅尝辄止的帮助,他们看重的就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亨廷顿也认为:“农民的目标就是改善眼前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这可能是全世界农民的共有特征。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切记不要以为我们帮助了一下农民,农民就会相信我们。”。这是对农民心理入木三分的分析,同时也是告诫全党,要真诚帮助农民,深刻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真诚帮助农民的政策和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事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统计表明,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为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
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为8.14亿,参合率为91.5%。农民种田不仅不用交税,而且还可以得到许多看得见的好处和实惠,虽然基于国力和农
民基数庞大的限制,这些与欧美农民相比是杯水车薪,但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我国三农发展的被动局面迅速得到扭转,面貌为之一新。
五、紧紧依靠农民
我们的革命是紧紧依靠农民取得胜利的。对此,我们党与前苏联共产党有相似之处,他们也是因为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所不同的是,他们夺取政权主要是依靠城市工人阶级,而我们过去打仗主要是依靠农民。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有几百万农民报名参军,近千万民工支援前线。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我们党的土改政策满足了农民渴望拥有土地的迫切要求,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解放前,我国的土地占有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结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拥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农民却只占有20%一30%的土地。而且,许多地方的地租额达到了田地总收入的60%以上,所需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却由佃农负担,佃户辛劳耕作一年,好年成也只能得到总收入的10%-20%。残酷的封建土地制度,一直就是导致农民贫困和国家落后的总根源。到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改,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土地制度变革,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传统社会理想。为什么在一个几亿人口的落后的农业大国能够顺利实现如此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就是整个运动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在紧紧依靠和充分发动农民的基础上,由农民自己动手推翻地主阶级,自己分配土地,从而牢牢地巩固了土改成果。
我们的改革同样是紧紧依靠农民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1978年,我国农民每年生产的粮食约85%为农民自己消费,国家按规定价格收购的占15%,按议价收购的占5%,两者加在一起也只占20%,其中还要向农村返销6%左右。而农村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82.1%。这种状况突出地说明:农村生产力发展极为迟缓,必须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我们党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和紧紧依靠农民,破除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了农民“生产自主权”,一举实现了农业大发展,农民生活因此也有了很大改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先后跨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四个台阶,其他主要农产

品产量也大幅增长。同时,农民收入也持续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增长2999%,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34.4%。当然,我国农村改革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一是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村制度建设持续创新乏力,小农业与大市场的矛盾始终制约着农业的二次飞跃。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是各种资源加速在城市聚集,农村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三农”问题由此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疑难问题。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到党的十七大作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再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一系列会议的主题和精神大都是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而展开的,足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历史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人数占优势的国家,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农民工作都非常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看中国的变化,首先要看农村的变化,看中国的稳定,首先要看农村的稳定,因为它毕竟是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问题。”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