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密切配合

时间:2022-09-01 15:1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密切配合,供大家参考。

密切配合

 

 密切配合, 共同努力,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初一新生的家长会。

 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 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孩子是我们家长的宝贝, 是您的希望和寄托。

 现在您的孩子已进入中学阶段,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 是学生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培养教育好孩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与为人父母的你们的共同愿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您的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乃至他本人幸福均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一、 我校一年来教育状况汇报:

 1、 2008 年我校新招初一 7 个班, 246 人。

 目前全校 19 个班, 学生 670 余名, 教职工 89人。

 2、 在家长的关心支持下, 2008 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3、 学校教学设施不断改善, 学校配备有微机室、 语音室、 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新建成的高标准公寓楼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的住宿条件。

 现在, 您的孩子正式进入初中阶段学习, 怎样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让您的孩子能顺利走过这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 是广大家长们眼下的第一要务。

 很多时候家长朋友遇到问题可能不知道从何着手。

 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谈谈, 孩子进入初中, 父母和孩子应该做些什么。

  二、 中学与小学阶段存在的不同 1、 思想方面 孩子从小学步入初中, 也就意味着从儿童阶段跨入青少年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会有很大变化, 对于很多孩子会出现的心理变化就是逆反心理。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的教育、 帮助等行为一定要讲究策略, 不能采用强迫式或者暴力式的教育, 否则会适得其反。

 对于学习,父母更多要给孩子鼓励, 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和他共同解决, 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但绝不是放纵或者说是溺爱, 这个尺度父母要把握好。

 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再是像小学生那样, 简单的物质奖励就可以给他们力量, 其实更多的要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比如说对他们做的某些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很多问题可以和他们协商,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长大, 自己有了责任感。

 其实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他们才会有把其他事情做好的精神导向。孩子思想的培养决定其他方面的培养是否能得到预期效果。

 2、 学习方面 第一, 学科增多。

 小学主要是语文、 数学两科, 学生负担轻, 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到七科。

 课程的内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 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孩子会感觉学习有很大压力,同时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小学也有很大不同。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校听的会感觉似懂非懂, 这种似是而非的状况经常困扰着孩子。

 那么父母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关心他的学习, 让他把不懂得地方说出来, 和他一起解决。

 只有在困难的时候帮他一起度过, 孩子才可能避免由于课程太难, 压力太大而成厌学心理。

 第二, 教材难度增加, 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 以数学为例, 中学教材中每一节课安排的信息量较多, 重复少, 重在讲普遍规律, 而不是在某一道题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 而不是单一题型、 习题的编排。

 记忆性、 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

 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 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 因此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 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

 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因此, 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部分反应慢或自觉性较差的同学逐渐掉队, 小学阶段从未出现不及格的同学到初中后稍一松劲便会经常出现不及格现象。

 第三, 教学速度加快, 小学语文、 数学内容较少, 每周上 8-10 节课, 中学课本内容增多,几乎增加一倍, 但每周只能上 6 节课, 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 上课提问学生次数相应减少。

 在小学阶段学生放松一段时间的学习, 如果努力还能赶得上, 而中学有几堂课走神,不认真听讲, 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 则可能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 从而掉队。

 第四, 课外作业增多、 自主学习增多, 下午放学时间延长。

 3、 生活方面 进入初中, 很多孩子都可能和自己以前熟悉的同学分开了, 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其实, 很多时候他们是对这个新环境既好奇又恐惧。

 他们很想了解这个新环境, 融入其中,可是由于太多的陌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恐惧。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更多的给孩子鼓励, 让他勇敢的去和同学老师沟通, 尽快的融入其中。

 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思想, 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因为他适应了环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他打破了学习的第一层阻碍, 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孩子刚进入初中就被这种陌生感束缚, 迟迟不能改变的话那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三、 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

 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的习惯, 最根本的习惯是什么? 概括起来就是两条, 一是爱学习的好习惯,二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长大了会爱工作。

 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

 人的文化程度高, 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强, 犯罪的概率就低。

 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知道它来之不易, 继而也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创造了人,也能改造人, 学生的劳动好了, 思想品德自自然然好了。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至少应体现在课前预习、 课堂听讲、 课后作业、 练习复习乃至读书、 写字、 思考、 考试等学习环节中(其中先完成家庭作业再玩的良好习惯主要靠家长培养)

 。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习惯” 。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习惯是平日一点一滴养成的性格, 人们按一定的规矩行事, 天长日久就成为自然, 并成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改变的本性。

 因此, 我建议您与孩子的老师相互配合, 共同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以下几条:

 1. 培养勤奋努力的品质 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勤奋努力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坚定、 持久、 勤奋都是学习所必备的优良品质, 而勤奋努力则是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 在学习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应让孩子了解到尽最大努力学习比他达到的等级或获得的分数更重要。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尽其所能, 尽他们最大的努力, 并不仅仅是每个人都获得高分, 只有付出努力, 可以说已达到目标的一多半。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比如练习、 做家庭作业)

 集中注意力, 使之成为孩子的美德。

 要让孩子明白:

 成功需要付出努力, 没有人可以随随变变成功。

 2. 培养家庭学习的习惯 孩子自上学开始, 应培养他们在固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时间长度为年级乘以 10 分钟,即小学一年级应达 10 分钟, 小学五年级应达 50 分钟, 初中一年级应达 60 分钟以上, 初三应达 90 分钟以上。

 若能使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 做好复习和预习, 学习效率即可提高。

 当然在此时间内应集中精力。

 另外建议孩子如一心玩耍或干一些其它事情, 不如先让他们玩后再集中精力。

 此段时间应是家庭的学习时间, 父母应以身作则, 关闭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例如电视或打牌等,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安静的空间。

 3. 养成自发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一个学习需别人监督和要求的学生, 一个缺乏自觉学习的学生, 是不可能取得优秀成绩的, 必须让学生能够自发地、 主动地学习, 这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养成。

 尤其是今年初,我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周六、 周日不允许上课,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和家长要针对双休日和节假日后学生在家时间较多的实际,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 培养和指导, 明确学生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并不等于休息日, 应该是自主学习与生活日。

 要精心策划布置双休日和节假日作业, 并做到有布置、 有检查。

 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在家学习的督促和必要指导。

 4. 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习惯 这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阶段, 学生可能因未学习和预习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 但初中阶段如不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 这个过程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

 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家庭和孩子本人带来幸福和愉快。

 孩子能做的事,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 尽量让孩子跟随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

 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否良好是孩子成长的决定性条件。家长应控制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大声地看电视或打扑克、 搓麻将。

 有的家长整夜的打扑克、 麻将, 久处于这样的环境, 学生耳濡目染, 你就成为他们的榜样。

 要给孩子留出学习的空间, 条件允许可以单设一房间让学生安静的学习。

 我建议:

 你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 你要坐在旁边。

 或打毛衣, 或看报刊杂志都可以, 但一定要坐在旁边, 以示关心。

 作业做得好, 称赞两句。

 做错了的, 督促改正。

 话不要多, 以免引起他烦心, 干扰他完成作业的情绪。

 方法非常简单, 只要持之以恒。

 时间不会很长, 一年左右,等到你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 你就可以省心了。

 (四)

 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用期望和赞赏, 点燃希望的火种。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代, 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也是孩子成长的危险期, 特别自 11、 12 岁开始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 孩子的生理、 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时期如不加以注意和引导, 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 青春期的性生理变化、 需要家长的及时指导, 发现早恋等苗头要妥善处理, 特别是女孩子。

 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思想深处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古人云: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功” , 这是教育原则的经验之谈, 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效法的金玉良言。

 我们应打破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要认为人前谈论孩子优点会遭人讥笑、 嘲讽。

 怕遭人讥笑、嘲讽重要还是孩子的健康成才重要? 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自己孩子的缺点。

 老师和家长满怀着爱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1963 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一所小学中, 他煞有介事地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 从而找出了 18 个班, 并有意地对人们说, 这 18 班很不错, 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后来, 老师们十分高兴地接过这些学生的名单, 他们内心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老师的感情期望中, 这些孩子更加自尊、 自信、 自觉和自强, 内心充满了积极性。

 8 个月后, 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他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期它班级的学生要高得多。

 这时他对教师说, 他当时所谓的发展预测, 完全是随意。

 一个没有根据的预测, 竟使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超过了其他学生许多,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 效应。

 (五)

 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的弱点。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 “金无足金, 人无完人” 教师是人, 不是神, 对此, 家长应有个正确的看法。

 如果您了解孩子的教师有些做法欠妥, 可以直接面谈, 教师会十二分的感激您, 也可以向校长或教导主任反映, 通过不同层次, 适当的方式把您的建议转达给教师。

 如果在孩子面前经常谈教师的弱点, 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降低了老师对您孩子的教育效果。

 如果您的孩子好谈论老师及同学们的弱点, 您可让您的孩子经常谈论老师

 及同学们的长处, 这样久而久之, 他会看到别人的优点, 将来到社会上也会和同事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六)

 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 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 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 过程上还是手段上, 都不要发生分歧。

 作为家长, 要经常向老师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况, 密切配合学校教育, 缩小学校和家庭之间在教育目标、 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 优化孩子受教育的条件。

 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空间距离, 给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造成了客观困难, 使得学校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家长难以准确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 致使部分孩子钻空子, 出现了逃学、借学校名义骗钱乱花、 涂改分数等不良行为, 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 势必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家长经常性地向老师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况, 可使学校和家庭双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因势利导, 否则, 贻误时机就会事倍功半。

 例如:

 上海学生王某, 因父母离异, 从小被奶奶娇惯, 蛮横霸道。

 成天与一些有流氓习气的小青年厮混。

 他的父亲和母亲由于惧听儿子的不好消息而对学校、 教师采取回避态度, 以致儿子逃学一个月之久家长还不知晓。

 原来王某每天上午背书包出门, 将书包藏到一个地方后到处游荡, 晚上再背书包进家门, 后来被坏人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

 家长十分痛苦, 后悔没有与老师经常性地联系。

 要向老师如实地反映孩子在家的各方面的情况

 如孩子的思想情绪、 学习状况、 生活起居等, 既不可报喜不报忧, 又不可报忧不报喜。

 如实反映情况, 可以使老师家访之后的教育措施更...

推荐访问:密切配合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