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百年团史中青年力量论文1000

时间:2022-06-22 08:3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百年团史中青年力量论文1000,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百年团史中青年力量论文1000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5篇

第一篇: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百年企业的成功营销

[摘要] 中国企业历来寿命有限,从轰轰烈烈地降生到悲壮无奈地死去大多不过三五年光景,现在企业的浮躁、夸张、妄自尊大和急功近利往往导致这些企业的英年早逝。企业怎么才能久远,怎样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许多企业家在不听得问自己也问别人。不管是现在企业还是百年企业: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守旧是守旧者的墓志铭。

[关键词] 百年企业 市场营销


目录

一 中国企业为什么走不远?----------------------------------------------------1

(一) 稚嫩与非理性化 -----------------------------------------------------------1

(二) 品牌的道德缺陷 -----------------------------------------------------------1

(三) 自我的品牌与品牌归宿 --------------------------------------------------1

(四) “霸王”心态与短命品牌--------------------------------------------------2

二 百年企业的成功经验----------------------------------------------------------2

(一) 秉承优秀传统---------------------------------------------------------------2

(二) 面向国内外市场------------------------------------------------------------2

(三) 寻找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2

(四) 树立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意识---------------------------------------2

三 百年企业的金字招牌能打多久?-------------------------------------------3

四 成就百年企业的核心素质----------------------------------------------------3

(一) 警醒“红的警报”---------------------------------------------------------3

(二) 主动迎接变革---------------------------------------------------------------3

(三) 选拔变革领导人------------------------------------------------------------4

(四) 活化与再造竞争力---------------------------------------------------------4

五 创办和经营企业最终目标----------------------------------------------------4

六 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的利润观----------------------------------------5

总结---------------------------------------------------------------------------------------5

参考文献---------------------------------------------------------------------------------5


浅谈百年企业的成功营销

现代企业与百年企业它们的核心理念是共同的,现在企业必须具有百年企业 “诚信”等品质特征;
百年也必须要具备现在企业“创新”等必备能力。

一、中国企业为什么走不远?

中国企业要想走远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国品牌亦同中国改革 一 样,20世纪中国涌现出了像海尔、康佳、美的、李宁、中国银行等一批闪亮的知名品牌,然而,除了这些知名品牌,又有谁知道中国有多少企业豪情壮志,纷纷举起品牌这面大旗,东拼西杀,南征北战之后又销声匿迹?这种“昙花品牌”仿佛成了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宿命。我们思考其背后原因,以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一)稚嫩与非理性化

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是名族品牌走向国际难以逾越的屏障。而品牌管理理论的贫瘠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匮乏则是导致品牌建设不力的重要原因。

品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品牌,生长在消费者心中。只有在商品极度丰富,消费者有充分选择余地的市场条件下,才可能 产生对同类商品中某一品牌的偏好和喜爱,甚至忠诚。品牌如同市场一样,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铸造品牌对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异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品牌都需要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
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品牌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而从稚嫩走向成熟的。

(二)品牌的道德缺陷

义利冲突的传统文化症结,使得中国商人无意识的自轻自贱,在担负社会怎人方面显得被动和不那么理直气壮。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商品道德约束和规范限定。品牌的建设者要时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只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

(三)自我的品牌与品牌归宿

中国一些品牌的成长史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与时代特色,所以品牌的自我化与民族化成为众多品牌的一大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品牌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羁绊。中国品牌主观的致命问题是将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客体转化为可以随心所欲的主体,品牌被等同于自我,进而演化为自我崇拜的图腾。

(四)“霸王”心态与短命品牌

伴随着宫廷题材在影视方面泛滥,趋之若鹜,以“王”“霸”字眼冠名的品牌闪亮登场。孰不知这种浮华铺张的霸气与市场经济的机制格格不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和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应建立在相互平等,互利基础之上。消费者在买房市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品,不需要一个封建式的“霸主”机制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二、百年企业的成功经验

(一)秉承优秀传统

百年企业发展历史比较长,积累了许多经营信条,养成了一次额已成惯性的企业经营行为,这些共同构成啦其企业的文化传统。它们虽然产生于非市场经济时代 ,但却可以在现在市场竞争中为企业经营所用。

(二)面向国内外市场

百年企业要想若想重振雄风,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采用一种开放的态度,眼界向外,尽可能去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观念上有一个大市场概念,此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走出传统领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其中就要求企业,必须革新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勇于开拓和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保持和创造优良的经营业绩,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寻找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

百年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稳定的经营模式,从生产工艺,服务标准到职工信念,企业理念,无不渗透着“老企业”所特有的历史遗风。在现在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消费方式的冲击下,百年企业必须要把传统经营方式和现代技术,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找到其历史基业和现在经营的契合点,让企业的生产服务和经营方式更符合国际标准,焕发出现代风采。

(四)树立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意识

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本身就是“老企业”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老企业”的金字招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感,是任何新生企业难以企及的。

三 、百年企业的金字招牌能打多久?

百年企业中存在的 “三老”问题长期困扰,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姜明曾指出,老字号在新形势下面临“三老”难题:产品结构老,以前卖布料,现在还没布料,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买成衣了;
营销方式老,还靠以前“前店后厂”的方法维持局面;
观念老,没有利用老字号品牌的无形资产撬动

有形市场。老字号要想重新焕发青春,改革旧体制已成燃眉之急。

百年企业的老字号金矿待挖掘不是金山共享用

上海万象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原老字号绒线商店“恒源祥”的总经理刘瑞旗曾说过“老字号是一个金矿,要你去开采,问不是一个金山让你随便享用。”众多老字号都对此有了共识,不断推陈出新。老字号们清醒的认识到,老字号的价值在于其品牌的无形价值,以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良好商业信誉,要发展就必须实施品牌输出,连锁经营战略。当“中华老字号”洗去满身历史尘垢的时候,墨底金字的招牌将不在苍老。

四 、成就百年企业的核心素质

(一)警醒“红的警报”

即使看上去似乎无药可救的癌症,如果在早期发现,患者仍有希望逃离死亡线,企业要想逃开厄运,必须能够在还来得及挽回的时候警醒,并下定决心动大手术,已根治多年的积患。企业在走向失败的过程中往往已显现出多方面的征兆,只要尽早注意,尽早行动,挽回局面并不困难。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在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常常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另外,由于诸多障碍,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由于就寄希望于情况会自动好起来,或是采取一些“吃去痛片”之类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最终导致蚁穴溃堤,病入膏肓。

(二)主动迎接变革

当一场大火吧美国某企业化为灰烬的时候,公司总裁站在废墟前,面对不知所措的员工,用充满自信和激情的语调说“我们会在这里,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企业,请大家相信我,并和我一起战斗!一年后,他的话成了现实。领导对于一个企业功败垂成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当企业面临危难之际,一位企业领导人翻手就会葬送一个企业,覆手就能挽救一个企业。这时候,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对企业的影响并不亚于其能力。企业需要的正式领导人的综合边个能力。

(三)选拔变革领导人

分析企业成败的原因,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偶然性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所有成功度过难关的企业中,一定有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和一批追随其后的优秀骨干。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任用机制还很不完善。不少“老板”或是舍不得放权,或是如一些企业家一样将权利交给“自己人”。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命制度,对于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制约因素就更多。

(四)活化与再造竞争力

企业的重大危机多来自于那些曾多次为企业带来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模式、经营模式和文化模式及其副产品。一种经过多次检验成功的模式会在企业中的到强化,并逐渐凝结成为代表该企业特色的、难以为其他企业模仿的东西,它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思维和态度,进而影响到企业重大决策的走向和人们的行为选择。当这一模式正处于 和市场及其他环境因素相适应的阶段时,它就成为企业的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但当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同一模式反而成为企业遭受重创的重大“杀手”

所以遭受危机时,企业能迅速反省到其原有竞争模式的致命缺陷及危害,并迅速抛弃不适应市场变化的原有核心模式,进而迅速学习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新竞争模式,就成为其能否再生的重要因素。

企业价值观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利润观。培育“百年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五、创办和经营企业最终目标

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具有科学、合理、合法的追求方式?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当企业的利润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企业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回答的差异,反映了企业基本利润观的不同。而这种利润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为成功的百年企业。

六、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的利润观

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生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表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 超越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因而,树立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是百年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将“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等这些看似非常“虚”的口号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将其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总结:一条蚯蚓,哪怕被切除身体的十分之九,过不了多久,又能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甚至更加 强壮。当组织遭受挫折,尤其是重大危机时,组织所需要表现出的战胜危机,使组织迅速恢复元气甚至发展出更强的竞争模式的能力和素质,就是组织再生能力。组织再生能力不同的企业,区别就在于,一些企业在经受重创后从此没能再起来,另一些企业则像被打倒在地的拳击手一样又顽强地站了起来,反败为胜。创业难,守业更难。事实上,只有时时以“创业”的心态去守业,才能真正成为百年企业。

参考文献:

1.《百年老店营销经典》21上世纪人才报社编制 2008年出版

2.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3. 理查德、科尔《哈佛管理模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4.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5.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篇: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时间:2018-07-24 12:32:26 | 作者:风箱里的猫i

我曾想过,若是中国历史上将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没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没有他们敲醒警铃。中国的屈辱史是不是将不止一百年?

还记得辛亥革命前吗,清末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而鸦片,几乎可以称为那个时代摧残人肉体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国家彻底沦为西方掠夺者们的洋朝廷。

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鸦片对国家的危害;
他大胆请旨销毁鸦片;
他做出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举动,这是那个时代第一次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摆脱现状而做出的举动。他失败了,也成功了。他失败了,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变本加厉,强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鸦片被运进国门。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部分人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成功地让部分人逐渐对国家现状有了认知;
成功地使部分人在无形中有了站起来的念头。他叫林则徐,他成功开始敲醒中国人心中的警铃。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它终结了一段历史。鲁迅先生凛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革命家也提笔写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懑,写下他们的救国之道。

紧接着是真正的战争,这其中也有一批伟大人物的诞生,赵登禹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遭到日军伏击,死时才39岁,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是;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七七事变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阁腿部被机枪射中,下属苦劝不退,负伤作战,从黎明破晓打到烈日当空,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临终时45岁,他曾对人说;
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他们的事迹,无一不如警铃般震撼着人心。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对于他们,我只有最虔诚的敬意及感谢,现在的中国实力如此强盛,堪称大国,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鲜血铺垫成我们的强国之路呢。我知道,我们一路光明,是因为他们竭力抵挡黑暗。

第三篇: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中国百年肖像摄影的精神史
2009-6-17 15:16:50  


  英国旅行家、摄影家约翰•汤姆森拍摄的晚清的官员肖像
  摄影在十九世纪晚期传入中国,肖像摄影一直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从晚清的官员肖像,《良友》封面的名媛摄影、斯诺拍的戴八角帽的毛泽东,一直到1949年以后的工农兵半身像、劳模照、领袖标准照、以及今天各种时尚杂志的美女、明星和企业家的头像,几乎成为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最重要的政治和公众文化的一部分。
  从一个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肖像照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几经沉浮的精神史。中国过去一百年的肖像摄影史上同样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经历了多么大的人性折磨,而其中的黄金岁月居然很少。从人类学角度说,肖像的谱系也是民族志,集体的灵象。
  中国传统历来是最重视肖像的,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相面学,能从脸上读解出所有已经历过、现在的以及将要来临的富贵气和不祥的征兆。在摄影术未传入中国之前,肖像主要是绘画的形式,遗存至今的肖像主要是来自上层社会的帝王将相、后宫贵妃以及著名文人。他们穿着官服或长衫,王侯必须气势威严而又庄重,王侯的女人必须端庄高贵,文人则要儒雅。中国的肖像画传统并不是按写实来描绘,而是要按照吉祥的脸部特征来加以美化。


  英国旅行家、摄影家约翰•汤姆森拍摄的晚清人像
  晚清摄影及其妖魔化
  随着晚清摄影术的传入,英国旅行家、摄影家约翰•汤姆森在1862年至1872年间曾经来到中国,并为中国人拍摄了不少肖像。他后来在传记中记录了在肖像观念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冲突。由汤姆森所拍摄的清朝上层官员不喜欢欧洲人使用油画的阴影方式来表现脸部的立体感和光线的美感,中国人觉得脸上有照相机光源打上来的阴影是不吉利的征兆。这使得晚清的很多官员肖像摄影使用的都是泛白的高光照。
  中国人在晚清时期的肖像摄影大部分都是面无表情、神情严肃甚至木讷的,无论是上层官员还是底层百姓。晚清也是西方旅行家和摄影家首次大批涌入中国的时期,他们将这些中国人缺乏人性活力的肖像照带回欧洲出版和发表,无疑影响了欧洲人日后对中国人的形象的看法,比如憨厚、严肃、中规中矩。
  十九世纪末,鲁迅幼年时期的绍兴城已有照相馆。照相在绍兴城的人看来是一种妖术,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描绘过江南社会对西方照相术最初的妖魔化反应。绍兴城的人不爱照相,主要怕精神元气被“照去”,所以人“运气正好的时候,尤不宜照。” 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有照相吸魂一说,因为影像的“影”与“魂”在灵异文化中同义,如同照相术未进入前的照镜子,为吸魂之工具之一。
  鲁迅的绍兴地处相对偏远的浙东,鸦片战争二十年后,辛亥革命前夕才有留学归来的“假洋鬼子”。但太平天国运动、西方的摄影术、近代军事火炮、洋人的远东探险已经逼近或者进入绍兴城,面对西方的殖民者和洋务文化,江南乡民对西方做出妖魔化的思想解释,灵异想象开始了近代化。在江南社会,来自西方的“妖魔”似乎比本土祭祀的鬼魂更加残忍,而且无法按照传统的祭祀做法对西方“妖魔”建立一个制约模式,这使对西方人和机器的现代反应隐含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和不安感。
  洋人或八国联军的妖魔化进入了江南近代城市男女的话题,并迅速以祭祀观念的想象使洋人的行为灵异化。比如洋人像腌白菜一样腌“人眼”,传说有一洋人家女佣亲眼所见,洋人家有“一坛盐渍的眼睛,小鲫鱼似的一层一层积迭着,快要和坛沿齐平了。” 洋人腌眼睛的用意,据说是有二个用途:一是用于电线,每年添加铁丝,“将来鬼兵到时,使中国人无处逃走”;二是用于照相,可以记录与洋人作对的中国人。

 


  《良友》封面的名媛 jack 摄
  民国摄影的风情和个性
  民国是中国肖像摄影的黄金时期,在学术上可能只要用“民国摄影”一词就可以涵盖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化美学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又是肖像摄影的一个最风情万种的黄金时期,可能直到今天都很难再越过那个时期肖像摄影中的人性魅力和社会风情。民国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肖像摄影为“名媛摄影”和“精英合影”,《良友》画报除了抗战时期和个别特刊外,在二十多年间几乎每期都使用一张“名媛”肖像照作为封面摄影。一开始使用电影明星像蝴蝶、周璇,后来使用了并非明星但气质优雅的“名媛”。

 民国的“名媛”主要指大户世家或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儿,她可能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很有名,只是一个大学老师、记者或者大公司职员,甚至待之闺阁,但气质不凡。“名媛”的肖像一般风情绰约而优雅动人,《色戒》的原型郑萍如也曾经上过一期封面,她的父亲是著名文人于佑任的秘书。所谓出身大户世家的概念在民国并不是指当时的大资本家,而是主要指清末的遗老贵族和文人世家,民国社会之所以会有“名媛”群体,在于有一个自诩为贵族和文化嫡传的晚清以来的末世群体,他们不仅嫡传国学和琴棋书画,还开风气之先接受西方最新的文化。尽管他们不再是中国社会在政治上的主导阶层,但还是拥有中上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上的社会影响。
  “名媛摄影”的早期代表当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贵妃婉容。婉容在紫禁城、天津和长春拍摄了大量的半身肖像照,她气质清纯、美丽优雅,琴棋书画无一不晓,甚至英语也非常好。她的气质集古代的典雅和现代的时髦于一身,丝毫不输给后来英国的戴安娜王妃,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最终红颜薄命。“名媛”肖像摄影的眼神都是顾盼流离,富有韵味,有一种柔和的女人味和内敛的性感。这种性感是现在时尚杂志中找不到的。
  胡蝶、周璇等人虽然不是出身名门世家,但其气质也接近“名媛”,这可能由于电影当时还是一个比较高层的圈子,像黎民伟这样的电影老板是跟随过国父孙中山的,一些导演像孙喻、费默都是美国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上海电影界在三十年代也是一个左翼成为主流的先进文化群体的聚集地,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明星具有现代都市新文化和新女性的气质。今天的电影女明星的气质大都太风尘和江湖,跟民国女明星差的太远,这可能跟电影圈的男人素质有关。
  民国时期的肖像摄影另一大高峰是“精英合影”。尽管集体合影之风晚清就已开始,这符合中国人的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的传统,与集体同在的文化根性。但民国时期的“精英合影”更令人叹服,从蔡元培、胡适的自由派文人、黄宾虹的文人画群体,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共产党群体,甚至黄金荣、杜月笙的帮会群体。民国“精英合影”的一大特色是站位成散状,比如在一个花园假山石背景下,有的人站在假山上,有的人站在水边,前后左右站的自由散漫,每个人姿势各不相同,不像解放后的单位合影那种严密的一排排秩序化的排列,显得组织纪律性特别强。这种纪律性很强的合影在晚清政府的合影中出现过,比如福建水师学堂的合影,留美幼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民国时期的精英文人以自由民主、大义救国为己任,那是一个标榜个性、破除旧文化的年代。“精英合影”的魅力还不仅在于散状站位的自由派文人和革命者的相处状态,其中鲁迅在厦门时期的一组留影可以算是民国时期最有个性的精英摄影。在准备前往广州中山大学前的1926年冬天,他与厦大六个学生在一个坟山前合影。合影完,鲁迅又单独“坐在一个坟的祭桌上”拍了一个半身照,他的背后都是坟。
  在鲁迅的写作中多次提到“坟”,如小说《药》、散文集《野草》。散文集《野草》中的“过客”是一个寓言剧的对话体,鲁迅将自己表述为一个“过客”,这一次他已走到坟的附近,再往前走就是“坟”。未到坟的不远处住着一个老翁和女孩,鲁迅问:过了“坟”是什么地方?老翁答:不知道,他除了坟之后的西方不知道,别的方向的路都熟悉。他劝鲁迅“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但鲁迅说他不能“回转去”,来路“就没一处没有明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他憎恨他们。最后,“过客”鲁迅还是决定去坟的方向,他“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
  “坟”成为一个存在意义的现代性界限,即一种“坟”的绝望和虚无主义。鲁迅在20年代认为“现实地狱化”,即现实是一个比传说中的“地狱”更恶的现代“地狱”,存在的意义不在未来,意义就在“坟”的周围。从《药》、《过客》,“坟”成为鲁迅现代性跨越的一个象征地点。他从这个隐喻结构中意识到一个现代性,即现实就是一个地狱,人每天生活在地狱和现实的交界点:坟。“坟”就是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存在的意义就是抵抗这个现实。这意味着鲁迅不再把“坟”看作“《坟》后记”中所指认的一个未来意义的终点,而是一个应该每天在此岸抵抗地狱之恶的起点。

 民国时期的肖像摄影主要体现在那个时期的人性魅力,那个时期的文化和政治精英还没有像1949年以后背负着意识形态的沉重约束,他们身上一半还处在传统之中,有一种儒家或使命的自律性在内心,并且文人、名媛、精英的脸上都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沉着和满足感。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的帮会领袖像黄金荣的肖像看上去也是气定神闲、章法有度,颇有文人气息,这也不是现在的黑社会老大所能相比。
  我最近发现一张1930年代上海美专董事会成员的合影,照片上除了有海上画家刘海粟之外,居然还有黄金荣、杜月笙、喻洽卿上海三大亨,以及民国教育之父蔡元培,那张照片还有黄金荣的毛笔字题签,黄金荣还居然有一手好书法。民国时期精英群体流行在肖像照上题签赠言作为礼物的时尚,甚至像少帅张学良都有这种嗜好。个人的肖像摄影经过名摄影师和照相馆的拍摄,精心洗印装裱后,用毛笔在照片上题写赠我友某某,不失为将中国传统和摄影时尚结合的一种新文化。
  民国时期还有两大肖像摄影不能遗忘:一个是革命者摄影,二是人类学少数民族摄影。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的社会和阶级冲突达到顶点,国际范围的反殖民地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在1927年国民党“清党”运动后,直接影响和导致了中国主要知识分子的左倾化,以暴力革命为主体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从各地的革命起义一直到红军长征,尽管上海、广州等当时的大城市都在传说神秘的红军,但没有多少人见过毛泽东及其战友的革命者尊容。第一个向外界发送红军高级将领的肖像的应该是美国人斯诺,他给毛泽东拍摄的戴八角帽的照片随着《西行漫记》的发行迅速传遍上海白区和世界。这张肖像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外界对于毛的红军是土匪的想象,毛在这张照片上体现出一种混合的现代中国的革命者的气质,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很多信息:革命者、流亡者、知识分子、波西米亚精神、也许还带有点江湖气。这张照片实际上正式使毛的肖像变成中国革命的正统“符号”,在西方世界获得承认和欣赏。
  民国的人类学民族摄影的开创者首推当时的上海青年庄学本,他几乎一个人单枪匹马进四川西康,拍摄了大量人类学民族摄影。庄学本镜头下的西康藏民像是一群天堂的来客,生命从容,神态自如,并显示出一种肖像和身体解剖上的高贵的人种特质。他的摄影实际上超越了“人类学”摄影的冷漠和“他者”影像,具有人性的光芒。他的摄影机位、被拍摄土著的身体姿势和照片构图都是按照“人类学”摄影的模式进行的。令人称奇的是,他的镜头前的那些土著并不像常规的“人类学”摄影那样都表现出一种呆傻、木讷甚至对镜头恐惧不安的状态,相反,那些被拍摄的土著当地人都表现出一种人类的杰出品质和神秘的人性魅力,这也是所有人对庄学本的人类学摄影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个人对陌生之地的精神探访,还带有一种民族主义的自我意识。这不仅是由于日本的入侵,对边疆“白地”的旅行或者探访作为一种针对拯救中国的象征行为,这种自我意识所受刺激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从欧洲传教士开始,一批批西方的探险家、考古学家、旅行家和作家深入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并撰写了大量考古著作和游记,并拍摄和出版了众多的中国边疆摄影。这无疑会刺激庄学本这样的中国青年。庄学本的摄影技术当时可以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杰出的人类学摄影师媲美,但是1949年之后,庄学本的摄影一直被淹没和忽视,近十年才重现光芒。

20世纪后期:肖像的政治性
  1949年之后,所有文人、政治家和世家贵族都被打倒,取而代之的只有工农兵学商等劳动者和干部两种主流角色,大家拍肖像照都是一律穿着中山装或白衬衫,都是劳动阶级的朴实的笑容,都是一样的群众气质。文革期间的肖像则都是一幅红卫兵、工人造反派的打扮。那个时候仿佛又回到了晚清穿马褂留辫子的时代。中国人在民国时期的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社会风情荡然无存。

摄影史不得不承认一种矛盾的历史现实,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民国,一个是摄影中的民国,另一个是现实中的民国。摄影中的民国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中产阶级、精英阶层、新文人、名媛、末代世家的充满文化底蕴和富足风情的社会生活,从照片上就像一个欧洲社会的中国版。而现实中的民国却还存在着镜头之外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底层民众。正因为这样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形态,才导致产生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狂潮,才导致革命的洪流,不仅推倒了政治和资本的不平等,甚至还将民国掌握文化血统的中上阶级一棍子打倒,造成中国至今还达不到恢复文化和时尚曾经在民国达到的高度底蕴和灵魂。
  1970年代末,中国社会的肖像摄影又开始出现本能的复苏。比如大家开始穿不同颜色的毛衣,女孩喜欢用一个手指点自己的脸颊,这很像大家现在做出的V字手指,好像不做这个动作就显得不时尚。到1980年代肖像摄影开始多元化。1980年代流行作家、电影演员和学者的风格,1990年代以来则流行模特、美女、明星的肖像模仿,中国明星学好莱坞、港台和韩日,普通年轻人则学时尚杂志的明星形象。随着市场资本主义的深入,成功企业家和高级白领的肖像摄影也开始模仿明星摄影。
  70年代的肖像摄影的一个奇迹是出现在香港。香港青年蒙敏生是一个左派,崇拜毛泽东和文革,他发明了一种“摄影宣传画”,让香港女性扮演成各种大陆文革和革命人民的各种宣传艺术姿态,这种方式几乎相当于近二十年的观念摄影中的“表演摄影”,而蒙敏生几乎比西方安迪•沃霍尔的装扮摄影还要早几年,比大陆当代摄影中的“摆拍”则要早二十年。他将肖像摄影带入了观念艺术的范畴,但他也几乎像庄学本一样被埋没了数十年,直到现在才被认识到他的前瞻性。
  与民国时期相比,今天的肖像摄影时尚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底气不足和浮于表面,甚至还比不上民国时期的黑社会老大那样的气定神闲,内心章法有度。从1949年到文革前后,中国进入了一个人人自危的时期,不仅要背负起意识形态的紧箍咒,还要彻底抛弃任何可能的人性享受。这种状况的心理惯性可能现在还没有彻底消除,尤其是现在的中国重新处在新的十字路口,正在进入一个无规则游戏和浮躁的时期。即使是经济领域的成功者,似乎也做不到气定神闲,自律自足,各种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倾袭而来。这使得今天中国的肖像摄影是一个人人模仿明星的公众表情,缺乏真实流露的人性。这种肖像特征在很多企业家名人摄影中可以体现。
  每一个时代的肖像摄影都反映了当时的国运盛衰和社会起伏,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逐步产生了中产阶级人群,这个群体尤其是80后一代的肖像照出现在网络、时尚杂志等媒体上,体现出一种发达国家白领和年轻人的气质,比如女孩纯净、皮肤好,表情松弛,充满自信。从这些肖像照也可以看出流行文化的影响,比如男孩女孩的气质颇接近日剧、韩剧中的时尚气质,从脸相学说这是观看对气质的影响。随着中国新文化在未来自成一体的出现,相信中国人的肖像气质一定会有中国自己的文化新形象。
  注释:
  《鲁迅全集》第一卷192页,《坟》“论照相之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鲁迅全集》第一卷190页,《坟》“论照相之类”。
  《鲁迅全集》第十二卷29页。
  《鲁迅全集》第二卷195-199页,《野草》“过客”。

第四篇: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百年屈辱史

1.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2.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 1895年4月 中国被迫与日本 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第五篇: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勇争先的前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建党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一路攻坚克难,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先后开创了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和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强化思想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发扬奋斗精神,不断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奋勇争先的前进力量,开启新的奋斗征程,谱写新的绚丽篇章。强化思想武装,确保奋斗方向不跑偏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强化思想武装的历史。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才能确保正确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与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新时代接续奋斗的指路明灯和强大精神力量。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要始终保持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清醒认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马克思主义最新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坚定理想信念,锚定奋斗目标不动摇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也是朝着党的远大理想不断调整阶段性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历史。只有将党的长远奋斗目标和近期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党的奋斗目标和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
1


找到前进的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十五年”奋斗目标,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接续奋斗无疑具有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新的历史时期,要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深学深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始终保持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当身处顺境时特别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做到不骄傲,不自满,不停步;
当身处逆境时特别是遇到困难挫折时,做到不消沉,不气馁,不动摇。始终爱党信党,并保持对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战斗不止。
坚持人民立场,确保奋斗初心不改变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不懈奋斗的行动回答了“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基本问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不断凝聚起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奠定实现共同富裕的雄厚基础,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勤勉工作,不懈奋斗。
发扬奋斗精神,确保奋斗意志不弱化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形成和淬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历史,也是一部发扬大无畏奋斗精神的历史。建党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
2


拼搏,砥砺奋进,绘就了一幅幅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大无畏奋斗精神和顽强奋斗意志,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新的历史时期,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为榜样,始终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脱离实际的虚幻空想,而是立足现实的不懈奋斗。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敢想敢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奋斗精神,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勇前行。
3


推荐访问:中青年 力量 论文 百年团史中青年力量论文1000 百年团史中的青年力量的论文1000 重温百年团史 奉献青春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