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年)

时间:2022-08-26 20: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年),供大家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习题1. 毛泽东曾说:

 “国民党好比大水缸, 我们红军好比小石头, 总有一天我们这小石头能够打破大水缸, 打破大水缸。

 ” 在前四次反“围剿” 斗争中, 红军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采用了(

 )A.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的策略

 B. 主动出击, 攻打敌人重兵堡垒

  C.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

 D. 以“短促突击” 跟敌人拼消耗 2. “大革命失败了 , 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

 ” (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 解说词)

 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 中学习到(

 )

 A. 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 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C. 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 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3.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 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C. 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 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4. 毛泽东说:

 “我刘邓、 陈粟、 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 歼灭大量敌人, 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 是(

 ) A. 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 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5. 1945 年, 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 他们流尽了鲜血。

 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 我是个战士。

 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 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蒋介石发出“求和” 声明C. 1946 年 6 月,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 1947 年春, 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6.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 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

 2011 年11 月,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 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 乐善好施、 敢拼会赢” 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

 下列时代精神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长征精神

 ②五四精神

 ③抗战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7.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 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 在仅仅两三年之内, 获得了 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8. 儿歌《两只老虎》 起源于法国民谣, 其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

 其中“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便是其中一个版本, 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 北伐战争

 B. 十年对峙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9. 央视《百战经典· 伟大的会议》 描述道:

 一个城市, 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 一座小楼, 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 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在这次会议

 试卷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总 4 页2上, 中国共产党A. 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D.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10.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说:

 “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 10 年, 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 这时期, 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 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②两次克服党内危机,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④根据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1. 《蒋总统集》 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 70%以上是工农, 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 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 1921 年

  B. 1925 年

  C. 1931 年

  D. 1939 年12.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杀害, 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A.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方针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C. 开辟井冈山的道路

 D.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3. 在右图中的二楼曾经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A. 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 决定国共两党第二次国共合作D. 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14.“在红军的主力……红一方面军, 1934 年 4 月时, 农民出身的占到了 68%, 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 77%。

 据统计, 整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 便达到了三十万人。”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A. 反“围剿” 斗争的胜利

  B. 根据地建设的发展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D. 土地革命不断深入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首先致力于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组织发动工运高潮C、 制定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

 D、 独立领导武装起义16.

 读下图, 为使“星星之火” 发展为“燎原之势”,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

 A、 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C、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17.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 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C. 广东革命政府成立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8. 1924 年 11 月, 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当时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 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 组建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

 B. 发动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C. 实行国共合作, 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D. 进行北伐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19. 《时代》 从 1923 年开始创刊, 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 而且以人物为中心。

 1936年 1 月 24 日出版了以“中国在哪里? ” 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

 以下对“中国在哪里? ” 的回答, 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中国在内战中

 B. 中国在建设中C. 中国在“解冻” 中

 D. 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战争中20.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 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 他这样做是因为(

 )

 A. 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B. 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C.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D. 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力21.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

 工农武装割据C.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D. 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 的方针22.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 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 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 更谈不上“主义” 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

 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 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 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试卷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总 4 页4C. 国民革命运动

 D. 抗日战争23.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 (引自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 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 “天翻地覆” 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 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4. 《顾维钧回忆录》 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 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

 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 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 而对方也这样要求, 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 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 ‘人民外交’ 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 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 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 两国相互妥协才能够取得成功的外交

 B. 只有“人民外交” 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权益C. 民众的爱国热情往往带有非理性成分

 D. 顾维钧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25.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 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 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材料中的“我们” 是指(

 )

 A. 中国国民党

  B. 中国共产党 C. 共产国际

  D. 其他民主党派26. 1926 年 12 月 5 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政治周报》 出版, 由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担任主编。

 毛泽东为本刊撰写《发刊词》 说:

 “我们现在不能再放任了, 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 ‘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 以打破反革命宣传’ 便是《政治周报》 的责任。(历史上的今天 TodayOnHistory. com)” 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反革命指的是蒋介石B. 此时为北伐战争中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 “打倒列强, 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7. 民国八年 5 月 9 日晨, 蔡元培发表声明称:

 “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已正式辞去; 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 各集会, 自五月九日起, 一切脱离关系。

 特此声明, 惟知我者谅之。” 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A. “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引起了学潮

 B. 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C.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 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和约签字2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次会议主席台口的檐额上设置了十二个红色大字: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这次会议是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 www.zujuan.com】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1 页, 总 5 页参考答案1. A【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 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实践。

 结合所学知识, 在前四次反“围剿” 斗争中, 红军能够取得胜利, 主要是因为采取了 正确、 科学的军事指挥方针。

 根据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 结合选项分析:

 A.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的策略, 符合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 符合题意, 这是中共所擅长的游击战术的打法。

  B. 主动出击, 攻打敌人重兵堡垒 C.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 D. 以“短促突击” 跟敌人拼消耗 , BCD 三项表述不符合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 当时中共的革命力量是相当弱小的, 那样的打法只会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就是明显的例子。

 所以, 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实践2. A【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 再现所学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①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即 A. 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选 A, BCD 三项不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3. B【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故本题选择 B 项;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 B【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刘邓、 陈粟、 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 歼灭大量敌人, 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 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说明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故B 项正确; A 材料中没有显示; C 是辽沈战役;D 项是三大战役意义。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5. C【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 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6 年 6月,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