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宣讲提纲(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10 12: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讲提纲(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宣讲提纲(完整文档)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宣 讲 提 纲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中央决定今年上半年开始先行试点, 下半年在全党铺开。

 唐山市被列入了 全国23个试点单位之一。

 4月 初, 市委召开了 专门会议, 对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做出了 全面部署。

 4月 10日 , 县委召开了 全县动员 大会。县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到基层作一次辅导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 今天我到

  镇( 或单位)

 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下面, 我重点讲四个方面。

  一、 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提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必将伴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对中央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 一定要深刻认识。从全党看, 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对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全县看,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对我县“全面加速、 奋力赶超、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跨越争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认识到, 这次活动为我们“全面加速、 奋力赶超” 提供了 精神动力。“全面加速、 奋力超越” 是县委去年提出来的, 是全县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主题。

 但是, 唱得还不够响, 氛围还不够浓。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我们要把“全面加速” 建立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之上,把“奋力赶超” 体现在发展规模、 速度、 质量和效益之上, 通过火热的深入学习实践活动, 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热情进一步激发起来, 把全县上下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起来, 把全党、 全县人民、 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

 要认识到, 这次活动为我县加速经济战略转型提供了 行动指南。

 经济转型是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三大任务之一。

 在我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中, 一产缺少大型战略龙头项目 牵动, 二产缺少能形成产业集群的大项目 支撑, 三产缺少代表现代服务方向的项目 主导, 经济总量较小, 发展方式粗放。

 如何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加快发展, 这是县委正在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 机遇、 提供了 指针。

 要认识到, 这次活动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供了 新的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发展, 必须是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 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发展, 也是改善人的生存条件、 提高人的物质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

 检验活动开展得好坏,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人民群众是不是得到了实惠。

 我们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 变成一个“以人为本、 以民为先” 教育的过程, 变成一个了解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的过程, 变成一个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过程, 使全县人民的生活有新改善、 幸福指数有新提高。

 要认识到, 这次活动为转变党员 干部作风提供了 有效载体。

 对各级党员 干部来讲, 这次活动是一次自 上而下的自 我教育,是一次大检验。

 在活动中, 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改革创新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作风, 把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好, 以模范行动为全县广大党员 、 干部群众作出榜样,以模范行动带动和促进科学发展观在我县贯彻落实。

 在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的同时,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 要自觉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 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创造科学发展的业绩。

  二、 深入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 一)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30年, 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进, 形成了 三大理论成果:

 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找到了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历史方位, 诞生了 邓小平理论。

 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找到了 党要由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 建设党的历史方位, 产生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三是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找到了由传统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的历史方位, 产生了科学发展观。

 这三大理论成果, 是一脉相承的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也是我国改革发展强盛的三大基石。

 怎么认识科学发展观? 第一, 科学发展观是把握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二战之后, 整个世界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的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个阶段以经济发展观为主导, 把发展看作是走向工业化的过程, 几乎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但是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分配不公、 社会腐败、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阶段是60年代到80年代。

 世界进入了综合发展观阶段,标志是美国提出了 一个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发起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变革的统一。

 第三阶段是80年代到90年代。

 产生了 可持续发展观, 标志就是1980 年3月 , 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 和 《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观从此逐步被全球各类国家普遍认同。第四阶段是90年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人类发展观, 将发展看作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人性自 我实现的过程。

 发展的目 的是为了 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人类幸福, 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的。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是总结人类发展的历史、 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 尊重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提出来的。

 第二,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整个世界经济史上, 连续两位数左右的高增长, 日 本有过15年, 我国创造了 差不多30年的奇迹。但我国在高增长的背后, 也带来了 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四, 但消耗了 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煤炭、 三分之一的水泥、 三分之一左右的铁矿石。

 而我们自 己能够提供的资源, 石油只能满足一半的供应, 我国能源、 原材料会越来越多地依靠进口 。

 而且, 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不高, 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7倍、 日 本的6倍、 印度的3倍, 主要工业品能耗量比国外平均高40% , 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 左右,而发达国家都在40% 以上。

 二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率仅为68%, 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 , 被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 5亿亩, 63%的河段因污染而失去饮用水功能, 全世界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

 目 前, 我国有3亿农民喝不上干净的水, 城市有2. 5亿人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 沙化面积以每年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水土流失面积增至179万平方公里, 1. 7亿人受到荒漠化威胁。

 这些数字罗列在一起, 是非常惊人的。

 所以, 我们党总结中国这些年发展的经验教训, 果断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第三,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讲, 再走传统发展的路子, 少数人赚了 钱, 让多数人吃粉尘, 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现在全国老百姓的愿望就是盼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早日 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喝上干净的水, 呼吸新鲜的空气, 享受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享受社会公平, 生活更幸福。

 这些愿望, 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为老百姓谋幸福, 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 二)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 其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 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需要用全面、 发展的观点认真领会。

 第一,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即

 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毛泽东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 的是为了 解放生产力。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

 革命胜利后,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 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 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用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思路、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 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 我国取得了 举世瞩目 的发展成就,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发展是为了 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目 的没有改变。

 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 标, 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靠发展;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靠发展; 坚持“一国两制” 方针,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要靠发展; 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 靠实力; 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要靠发展; 增强国防实力, 维护国家安全, 要靠发展; 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最终也要靠发展。

 因此,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不能放松。

 第三,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继承和发展了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 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 古已有之。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上, 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过, 如“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天地之间, 莫贵于人”, 强调要利民、 裕民、 养民、 惠民。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 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 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毛泽东同志也提出过,“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第二,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 相信谁、 依靠谁、 为了谁,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紧要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党除了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自

 己的特殊利益;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 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 己的根本利益。

 无论是战争年代, 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 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 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人...

推荐访问:宣讲提纲 宣讲 提纲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