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2022-07-26 12: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实现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2、

 综述: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 逐步实现工业、 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 照搬别国经验、 模式, 而是走自己的路,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 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 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 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 措施。

 主要内容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 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 依法治国, 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 缺一不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

 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反对帝国主义、 霸权主义、 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 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需要两个超越:

 超越前社会主义, 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划清界线, 引进资本主义; 超越资本主义, 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 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这就是我党提出的、 我作了新解释的“以人为本”、 “全面小康”、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核心, 人的需要为宗旨, 人的发展为中心, 人的持续为原则。

 “全面小康”就是经济殷实、 资源低耗、 环境清洁、 社会和谐、 精神愉悦。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我的和谐, 物质与精神的和谐。

 )

 总的来说:

 概括起来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物质需求的有限满足、 精神自由的充分享有、 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也是为人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

 中国的发展, 不只是为中国, 也是为世界。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 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不是世界的未来。

 而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可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

 Ps:

 (国有资本的作用. 在竞争性领域就是为人民来利一份利益, 为国家争一份利益. 而那些叫嚣着要搞垮国有资本的人, 都是别有用心的一群资本家的代表。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4、

 邓小平明确指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中国实际:

 一是指中国不同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同的国情; 二是指中国固有文化无所不在的影响。)

 结合起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Ps:

 (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指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大部分)

 5、 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 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 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 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思想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 以实体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 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 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 服务人民,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Ps1 、 社会主义包括三个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它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起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既是社会思想体系的实践,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必由之路。

 这三种形态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

 是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体变化

  八十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 年 9 月 1 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备注:

 1982 年 9 月 8 日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1987 年 10 月 25 日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九十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2 年 10 月 12 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

 1997 年 9 月 12 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 年 11 月 8 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

推荐访问: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