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2022年度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时间:2022-06-24 09:1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5篇

第一篇: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史(极简史)


0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重要内容

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立党的纲领。

3.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选举产生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历史意义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0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重要内容

1.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

2.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大会之后开始采取群众路线方法。

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0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报告。

重要内容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

历史意义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0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重要内容

1.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2.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

3.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

历史意义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05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重要内容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历史意义

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06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重要内容

1.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2.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历史意义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0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重要内容

1.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2.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

3.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

4.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历史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0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重要内容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意义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09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

重要内容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10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 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

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历史意义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20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

重要事件

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重要事件

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历史意义

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重要事件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历史意义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名,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重要事件

1.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历史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重要事件

1.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3.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重要事件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14日胜利闭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情况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重要事件

1.习近平担任十九大报告起草组组长。

2.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3.确认2280名代表资格有效。

4.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篇: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我的演讲分为三部分:1.自我介绍2.党的历史 3.党的光辉

首先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803班的一名学生,叫郑贤泽,是一个聪明帅气的小胖,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共产党员!

演讲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历史”,所以我接下来就讲讲党的历史吧!

先做一个小调查,家里有共产党员的举个手,嗯,人还是不少的!

那你们知道建党时有多少人吗?

答案是:建党时有58名党员(仅相当与我们一个班的人数呀!)

100年前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在革命征途上,58名成员历经革命战争的“大浪淘沙”,有21人牺牲。到革命胜利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仅有4人!

那你们知道现在有多少党员吗?

答案是:8779.3万人!他们各自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成千上万的党员的牺牲和奉献凝聚而成!

下面让我分享两个党员的故事吧!

图片中的女孩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英雄:刘胡兰!

她15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5岁啊,正是和我们初中生相仿的年龄,正是青春灿烂的年龄!小小年纪,却被敌人残忍的杀害。

临刑前她大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毛主席都为她亲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党员。

图片中的人大家可能有些陌生

他是中国首批的共产党员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突袭苏联大使馆,抓捕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酷刑,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营救,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同志仅仅38岁!

这两位党员只是成千上万的为党的发展牺牲生命的缩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党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题目中的关键词“光辉”!

现在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但是你们有想过长征时吃什么吗?

红军长征吃青稞麦炒面、野菜、草根、树皮、皮带、皮鞋、马鞍子。

野菜、草根、树皮是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

但我们现在可以吃的美食有很多,有这些,这些,还有这些!我们现在追求的不仅仅是吃饱了,更多是营养均衡,吃的健康!在建党初期生活是多么困难啊,但正是党的为人民用服务的精神,才创造出这样幸福的社会国家!有了今天令人自豪的成就!

图中是一朵蘑菇云!可它不是一朵普通的蘑菇云!它是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我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中的东方红一号想必人人都了解过!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出舱活动。

图中是袁隆平爷爷,

1973年,袁隆平爷爷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神舟飞船肯定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看啊中国已经成功从中国制造飞跃到了中国创造!、

嫦娥系列飞船在国际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发射升空,全部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研制,更重要的一点是,“嫦娥二号”将获取更多的科学探测数据,由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进行接收、处理、成图和科学研究。

大家知道刚刚发生的中美会谈吗?会谈让我感触很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对美方说“我把你们想的太好了”。这是发生在会谈开始的致辞阶段,按照计划,中美双方致辞之后,记者们离开,但是美国国务卿显然有话要讲,示意现场记者别走。美方发表一通强硬言论后,直接要求中国记者离开。美国横行霸道的气焰想必人人都能看出来!

于是,杨洁篪发话了:“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啊?没有必要害怕记者在场吧?不是讲民主的吗?你们美国两轮的讲话,也应该给中方两轮讲话的权利。”他随后说:“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循基本的外交礼节。因此,对中国来说,我们必须阐明我们的立场”。这句强硬的回击表现出了中国的实力和底气,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也再次表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的新冠病毒是世界的难题!

这幅图展示了国外的疫情实况

这幅图展示了我国的疫情实况。

通过对比,党的英明领导下,成功控制住了这次疫情,也标志着我国在应对重大疾病及事件中已经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在党的带领下历经百年的发展,我们人民都富裕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综合国力世界顶尖!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以上是演讲的全部内容,感谢聆听!

第三篇: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心得感悟三篇

学习共产党百年历史心得感悟
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100年的岁月了,她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2020年7月1日,共产党即将迎来100岁华诞。100年风雨砥砺,100年沧海桑田,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她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伟大的变革,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共产党唯有初心不改,才能永葆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发展的责任担当,引领13亿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庆祝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热爱工作,将党和人民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要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时刻牢记入党誓言,以时代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履行好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青春和力量!

历史赋予重任,时代催人奋进。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肩头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勇立发展潮头,勇挑发展重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铸造企业发展新优势,成就公司各项事业新辉煌,向党的100岁生日献礼!学习共产党百年历史心得感悟
告别了难忘的2020年,我们迎来了2021年,2021年也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的第一个年头,还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尚未成功,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我们都知道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新征程的道路上充满着许多的未知数,我们需要有强大的思想精神来支撑,才能坚定信念,砥砺奋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百年党史是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的一门“必修课”,这门功课每个人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也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是对全体人员的一次深刻思想洗礼,有利于教育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我们要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习党史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学习党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洞察祖国从站起来、富裕起来到强大起来的发展“秘诀”,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它能鼓舞我们的斗志,坚定我们的信念,启迪我们的智慧,指导我们的行动。在长期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中,党涌现了许多鼓舞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防疫精神、扶贫精神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光辉伟大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和前进动力,推动了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真理探索,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辉事迹,带领人民在硝烟中描绘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壮丽画卷,并在改革开放中书写了“百万亿元”经济总量的伟大答卷。一路走来,共产党人无论强弱,无论时局好坏,始终不改初衷,始终不懈怠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的使命。
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善于在危机中培育机遇,在变化中开创新局面。要取得巨大成功,首先要观察大局;
要开创新局面,首先要了解形势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十四五”规划锐意进取,新征程带来新挑战、新问题、新考验更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带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积极创新,主动出击,在漫长的征程中勇敢开创新局面。
让我们用心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

发扬好,从中汲取出新使命、前行力量,实干笃行,甘于奉献,哪怕困难重重,哪怕寂寂无名,也要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的满意答卷。
学习共产党百年历史心得感悟写好党史学习教育“融”字文章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立足实际、守正创新,这是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重点要把学习党史教育融入实地实境中,融入本领锻造中,融入为民服务中,“融”出实效,激发党员干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融入实地实境中,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教科书,蕴藏着党领导革命、执政兴国的政治智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关键在“怎么学”上下功夫,才能让党员干部更好汲取力量、获取智慧。要注重学习方式方法创新,将党史学习融入实地实境中,让党员干部在实地实境中回顾党史、触摸“初心”,使宝贵的党史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模糊”变为“生动具体”,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抓住不同教育群体的特点,开发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习教育需要的现场课、情景课,创作出更多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增强实地实境的直观性、互动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融入本领锻造中,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是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的法宝之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面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唯有锻造过硬的本领,才能“乘风破浪”,“犇”跑起来。要借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深入学习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找出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解题招式”,不断增强敢于直面问题的斗争意识,提升勇于解决难题的斗争本领。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责任。
融入为民服务中,解决“两张皮”问题。解决学习与工作“两张皮”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读懂百年党史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演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认真研读党的奋斗史,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要把学习党史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敢于正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勇于解决群众的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第四篇: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中国共产党百年逐梦之路的经验启示
作者:金 林
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3期

金 林 中共歙县县委党校 安徽省黄山市 2452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20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可以说使命光荣、道路险峻,而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成为了关键。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期间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的强起来。当中有许多的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旨在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逐梦之路中探索总结一些对我们今天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特别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先进、最科学、最严谨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立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是全世界最多数人的立场,从根本上说,就是全人类的立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迷失了方向,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马克思曾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恩格斯也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以,而且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要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科学水平。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发展的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从最初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到2.0版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今天第三个版本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一步步路线版本的升级,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一个关键点。

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是由于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且一以贯之的践行,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当前,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利益主体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不断变幻,使得我们
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危险。所以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儿?这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我们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

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特别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这是我们的一个经验总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大家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我们共同努力,让全面依法治国见到实效,才能让全面依法治国早日到来。

五、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特别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当今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以上是我们党从成立至今百年逐梦道路上留下的经验启示,未来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都离不开这些经验启示的指导。

作者姓名:金林,出生年月:1985年7月,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党建 单位:中共歙县县委党校


第五篇: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百年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 作者:韩毓海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7期

引言
新中国诞生伊始,中国是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国家(人均GDP排名第134位)[2],婴儿死亡率高达200‰[3],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4],成人文盲率高达80%[5]。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按实值计算的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6]
莫里斯·迈斯纳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绝大部分历程中,中共遭遇的是最为恶劣的国际封锁,但在1952-1978年的25年间,中国却是世界上现代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国民收入(以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4倍,自1952年至1972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4.5%,大大超过了德国、日本和苏联在发展高峰期的增长速度。[7]
阿玛蒂亚·森的研究显示:新中国遭遇的国际封锁和压力,比几乎同时独立建国的印度要大得多,但在1952-1978年,中国比印度少死了一亿人口,而这不过是中共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
出身于国民党的历史学家黄仁宇承认:中共毫无疑问"创造了历史奇迹",而黄将这种奇迹归结为:近代中国遭遇的是高度险恶的历史环境,即"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共必须以非常的手段,方才有希望成功应对这种"非常的环境"。

他说:"毛泽东恰是这样非凡的人物,在异常的时代,以非常的手段去对抗反常的局势。"[8]
为费正清称道不已的"伟大的中国革命"[9],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绝不仅仅指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因为邓小平将改革也称为"一场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作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伦理,使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始终诉诸"非常性的手段与创造性的实践"。
而所谓创造性的实践,在当下的语境里,更多地被称为"创新"--思想、体制的全面创新。
今天,共产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心涣散、人心涣散、思想文化领导权失落都更深刻地威胁着具有90年光辉历史的、战斗的中国共产党。 在严峻的危机与压力面前,除了以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实践去克服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退路可走。
一、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明,但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从政治上说,是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压迫的结果,而从文化上看,则是由于旧的传统文化不能应对现代挑战所致。
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会走向衰败和落伍?长期战乱分裂的欧洲,为什么会在19世纪后超越中国、领先世界?--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在世界学术界,它被称为"李约瑟之谜"[10]。
许多杰出的学者已在破解这个谜团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麦迪逊(Angus Madison)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以及伊懋可(Mark Elvin)关于"高度平衡陷阱"的重要论断。按照麦迪逊的统计:中国经济一千年里一直在持续增长,并在1820年左右达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却一直是依靠不断增加劳动力投入而维持的,而1500年之后,西方的增长则主要是依靠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创新来实现的。如果说西方1500
年之后的增长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话,那么观察同时期的中国却会发现:经济增长伴随的乃是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口很少的西方却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并最后超越了中国。
麦迪逊和伊懋可的解释遭到了两个方面的有力挑战。一个挑战来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的增长方式受资本积累这个基本目标的制约,这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排斥人类劳动的弊端。同时,西方在1500年之后的飞跃增长不仅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也是近乎无偿占有当时还很廉价的世界资源的结果,这包括无偿占有美洲的农产品以及世界绝大部分矿产品,西方的增长带有掠夺自然的特性。因此,从排斥人类劳动和掠夺自然这两个方面来看,西方19世纪的增长方式是不能持续的。而第二个挑战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持续起飞而产生的,这个学派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东亚经济"奇迹",解释为东亚具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结果,是这些优质劳动力通过建立合作型社会、超越西方单一竞争型模式的结果,与排斥劳动和就业、依靠自然资源的大规模耗散谋增长的方式不同,前者被称为"勤劳革命",后者被称为"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也可以对"李约瑟之谜"提出进一步的、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地缘政治性的。自公元10世纪以降,在中国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联络东洋、西洋和南洋的贸易和金融流动体系,其中,以恰克图为核心的北方贸易体系、以琉球为核心的海洋贸易体系,乃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两个重要枢纽。16世纪中后期以降,随着美洲白银的输入和帝国主义军事扩张的加剧,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态势的大变动,最终导致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贸易和货币流动体系于19世纪走向瓦解。而中国的衰落,首先是上述世界地缘政治体系变动的结果。
第二个解释是金融性的,它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尽管在10世纪之后中国社会就开始进入"近世",但自宋、明、清到中华民国长达500年的时间内,由于长期实行经济、社会上的放任主义,中国没有自己的自主货币,宋代经济已经依赖南洋、西洋舶来的白银,而明隆庆之后,开始从美洲大量进口白银,这成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矛盾的基本策略,从而使得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美洲白银,这成为阻碍中国长期发展、实现革命性发展的重要瓶颈。近代中国改革的先驱者康有为上清帝的第一份奏折就是《钱币疏》,其中提出中国400年均没有国家主权货币,指出货币供给依赖外洋所造成的"失名、失实、失用",乃是"旷世之大弊"。
第三方面的解释是政治上的,具体说就是"国家组织能力"上的。宋代以降,经济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国家组织能力的持续下降这个矛盾现象,是我们观察历史得出的第三个基本结论。
被列宁称为"10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其政治名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开篇即痛陈中国"没有人才"。他认为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口吐莲花的文人和独善其身的"好人",而不是治理者。
王安石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政治改革的第一人,就是因为他提出了培养、选拔、约束和监督治理者的一整套办法,力图造成一个职业化的治理者队伍,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一举措可以被称为"政治的理性化"。
王安石希望造就一支职业化的治理者队伍,以此加强宋朝的国家能力,然而,在与庞大的士大夫阶级的对抗中,他失败了。
实际上,国家治理者的缺位造成的最为深刻的弊端,尚不在于困扰着王安石的"上层",而在于基层政治的瓦解、或者在于胥吏之害,它导致的结果就是所谓"官无封建、吏有封建"。
南宋的改革家叶适说:"何谓"胥吏之害"?从古患之,非直一日也。今为甚者。盖自崇宁
极于宣和,士大夫之职业虽皮肤蹇浅者亦不复修治,而专从事于奔走进取,其薄书期会,一切惟胥吏之听。而吏人根固窟穴、权势熏炙、滥恩横赐、自占优比。渡江之后,文字散逸,旧法往例,尽用省记,轻重予夺,惟意所出。其最骄横者,三省枢密院,吏部七司户刑,若他曹外路从而效视,又其常情耳。故今世号为"公人世界",又以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者,皆指实而言也。"[11]
我们要理解叶适上面这些话,只要读读《水浒传》,甚至是只需认清其中宋公明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就足够了。研究中国政治史,我们竟然发现,宋代其实主要有两种干部:一部分是王安石所谓无能、无为的"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一部分就是叶适所谓胥吏式的"江湖老大式干部",前者的代表是朱熹,后者的代表就是宋江。或曰:雅者朱子,俗者宋江,前者无为,后者胡为,而且又正是前者的无为,造就了后者的胡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三皇五帝到国民党,中国政治最大的弊端,就是放弃基层,并且放手让土豪劣绅、黑社会和非正式的"包税人"控制和鱼肉基层。而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竟然把放弃基层看作中国政治的最好传统,把长期被土豪劣绅和黑社会把持的中国基层说得如同天堂一般。
而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就是深入基层,在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血肉联系,把土豪劣绅和黑社会掠夺的剩余夺取过来,一方面分给广大基层群众,一部分有组织地用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从而一举结束了国将不国的"江湖"局面。而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也就是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特别是革了儒家精英政治、士大夫政治、封建等级政治的命,中国革命的根本目标就是平等,它所造成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真正解放。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指:必须深入基层、组织和教育基层人民,而并不是去教育精英。
中国历代的问题是:皇帝久居深宫,治理依赖精英,于是统治者听到的,都是精英的声音,而精英们最不希望的事情,也就是老百姓知道国家大事。共产党发明了种种方式:报纸、期刊、广播经常分析最高领导的政策意旨,报告各地建设、政情和民隐,至于连篇累牍的互联网文章,更是人民主动发表意见的媒体创举。凡此诸端,无不在于促进上令下申,民情上达,从而极大地增加国家的组织能力,使十几亿人戮力同心地建设新中国。而其中的要义之一,就在于绕过精英、官僚,而使得政策可以直达基层。 还有,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重新发掘和恢复了中国历史上早已中断了的墨家的优良传统。

而这个传统的核心,就是变"为人民代议"为"为人民代役",变"代表人民"为"深入群众",变"让人民说话"为"为人民服务"。


墨家主张人民的政治,法家则主张积极有为的官僚政治,而儒家先是维护贵族政治,后来就是主张士大夫垄断政治,政治主体是不同的,三者中哪一个更伟大,不言自明。秦的强大,便是从实行"墨者之法"开始的。秦所推行的法制,与其说是商君法,不如说是"墨者之法",而这种王子亲贵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制,便是墨家"上同而下不周比"的政治主张的体现。
墨家在西汉之后消失了,而对墨家的重新重视,是晚清和近代的事情,孙诒让、章太炎、梁启超注意到墨家学说主张发展科学技术(造云梯之械)、有利于富国强兵(备城门)的方面,其实谁又能说:近代以来的劳动者革命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五湖四海的组织方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不是与墨家的政治主张相通呢?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文明的另一个改造和发展,就是振奋和发扬了武德,并从这一点上深刻地改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
在中国共产党兴起之前,中华文明的武德已经失落了近千年。 看看《商君书》最重要的篇章《农战》,便知我国历史上最健康的尚武时代便是秦代,
西汉因为继承了秦"农战"的传统,才能够击溃匈奴,但是,因为西汉偏重亲戚权贵,秦以战功行赏罚的制度,即使在武帝时代也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史记》对李广命运的描写,所谓"虽小,可以喻大",其中的微言大义就在于此。
果然,到了东汉时代,汉人一般都不愿当兵、也不能当兵,兵源多依赖内附的外族,所谓"五胡乱华"之根源,因此早已种下。
唐代建国,府兵制是基础,其核心是选拔品质优秀的农家子入伍,故每次征兵,都是在基层选拔积极分子的仪式,每次退伍,又起到了在基层壮大积极分子的作用,可惜武后以来,国家不再重视军队,实质上便是不重视基层,因为国家重视"文词进士科",从而轻视边疆、重视中原、轻武重文、漠视武德,结果铸成安史之乱。 唐末国家已经无力动员基层,从此便将基层征兵工作委之于胥吏,这些胥吏则是王安石所谓"奸邪无赖之徒",于是私兵泛滥,当兵如奴隶、配军,为防止兵士逃走,往往在其面上刺字,故自唐末、北宋以来,直到国民党统治时代,"拉壮丁"就等于征兵,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是唐代的好文章,其中哭天抢地的悲叹,不过凝结为后世两句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可见中国之积弱,又哪里是一朝造成的呢?
当兵光荣是共产党、新中国创造的新气象。新中国的一个伟业,就是结束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毛泽东的一个成就,就是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武德。反过来说,如果人民军队不能吸收最好的人才,不能实行最先进的制度,军人丧失了荣誉感,进退凭亲贵、赏罚依文词,中国倘如再次丢弃了"武德",那么,在这个虎狼世界上,我们中国就危险了。 共产党人必须以科学和革命的态度对待传统文明,我们认为:只有发展和超越中华文明,才能真正继承和保存它,只有以革命和创造的态度对待传统,才能延续传统,这就是历史的结论。正是有了坚持这样态度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组织能力的长期瓦解才得到了制止,中国人民方才焕发出改天换地的能力,中华文明的腐败病根才得到了医治,中国传统方才在革命中得到了更新。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又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第一,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超越。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日益高涨的物质需要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人的问题,而不仅是物和生产资料的问题。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只是解决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也就是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乃至人身依附关系,并没有得到解除,反而有可能会在新的条件下被加强。精英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就可能恶性膨胀。在这个意义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并非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充分条件,因为那样的国家,不过是列宁所谓"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而多年之后,大卫·科茨则指出:在实行了公有制之后,苏联只是变成了一个由"精英"代替资本家来统治的体制,这个体制充满了精英意识,而没有人民群众的声音。于是,当精英们要求改变苏联的性质、要求把"精英俱乐部"变成资本家俱乐部的时候,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竟然没有任何能力,去阻止精英们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12]
上世纪50 年代,"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几乎同时拉开大幕。 首先是西德实行了"共决制",这是一个双层体制:由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而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在监督委员会中拥有一半席位。德国的"共决制",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后,日本企业把人力资源放在了首位,丰田
公司先后推行"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积极发动员工参加管理。 而此时的苏联体制不尊重劳动者的主体性,这就反而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变成了自己的"短板"。
而在中国,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治理模式,是公司治理模式的创新,因此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先行者。他把劳动者的权利和福利放在首位的发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毛泽东还积极主张中央与地方"两条腿走路",主张除了国有大企业外,各部委、各地方乃至基层人民公社都要办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毛泽东的改革理论,打破了苏联僵化的中央计划体制,形成了新中国中央与地方互相补充的经济-产业格局,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创造了根本的前提和条件。[13]
第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和超越资本主义全球化。
早在延安时代,中共就通过发行资本、信用,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而这就是:一,发行独立的主权货币;
二,对外贸易以货易货,不积累伪币和法币;
三,征税发钞,实行谨慎的货币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验在世界金融史上是独创的,它成功地避免了当年巴黎公社因没有掌握金融系统而失败的教训,而上述创举,对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中国成立伊始,蒋介石将所有的黄金都运到了台湾,以为没有黄金的支持,中共就无法发行信用,共产党就没有资本,自然也就无法恢复市场,但是,共产党人懂得:最大的资本和信用并不是黄金和美元,而是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在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民政权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就是最大的信用,凭借这个信用和资本,就可以创造市场、启动市场、发行信用。
60年后,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和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难局,重庆--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以"八大国有投资公司"的方式扮演了市场出资人的角色,一举启动了重庆的经济,率先走出了一条变危机为契机的新路。[14]
但共产党人也清醒地懂得: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中,没有任何国家是在资源、资本和技术方面完全依靠自己的,共产党人要反对的是资源、资本和技术的资本家垄断,而绝不是拒绝将资源、资本和技术为我所用。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气魄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不是卷旗不缴枪,更不是卷旗缴枪,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发展中国,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离开了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就走到邪路上去了。
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如何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阻止中国宝贵的资源和资本按照资本家的逻辑流向发达国家市场的不幸局面,而绝不是按照资本家的逻辑,去进一步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源体系。如果走向那样的道路,遵循了那样的逻辑,就是使我之资本、我之资源为人所用,而不是使人之资源、人之资本为我所用,如果那样,我们就背离了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如果那样,我们就真地走到邪路上去了。 三、超越西方发展道路
从世界历史路线图的角度观察,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分别是公元10世纪开始的"唐宋之变"、16世纪开始的西方社会推动的资本主义大转变、20世纪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大转变。
作为人类第一次现代大转变的"唐宋之变",有如下五个重要内涵。 首先是交通的革命和世界广泛联系的形成。实际上,元帝国已经开拓了一个跨文化和跨欧亚的广阔的陆上交通线,中国由中古向现代转变,表现为交通更有赖于运河,由运河而面向海洋,宋、明、清皆定都于运河沿线,1405年发生了郑和大航海,到1433年共七下西洋。
从那个时代开始,通过陆地与海洋交通线的开拓,中国已经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一个由中国带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
其次是从经济上说,宋代的时候,田赋只占国家税收的不到一半,另一多半来自盐利、工商贸易关税(包含海洋贸易和北方对契丹、西夏和辽的贸易)。明正统元年(1436年),江南官田折纳"金花银",这意味着皇家土地第一次变成了货币资本,一条鞭法实行货币税收,标志着货币经济的普及,标志着市场效率和"勤劳革命"的原则支配了经济的发展。包括晋商、徽商在内的"十大商帮"开始兴起,商品经济发达起来。 第三是焦炭冶铁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世界能源和制造业技术的率先革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证明:中国从9世纪起就使用焦炭,从10世纪开始宋代普遍地实行了焦炭炼铁法,这是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比欧洲先进约600年。与此相关的是航海巨锚的生产与瓷器烧制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第一次现代能源和制造业革命。 第四是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使得国家能够通过一种比较客观的尺度,平等和高效率地从全社会选拔人才、集中人才和掌握人才。 第五是文化上走向自由,就儒家而言,就是从注释"五经"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个人化、思想性和议论性的"四书"。民间文化的发达,导致了四部杰出的长篇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和当时的世界比较,应该说这是一次全面的文艺复兴。
而在上述五点中,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被称为"朝贡体系"的世界贸易和金融秩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谓朝贡,并不是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定期来中国纳贡、向中国表示臣服。中国一向有"华夏不治夷狄"即不统治华夏文明圈之外国家的信念,所谓"朝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世界各国人民各自带着自己的物产和收获,定期向人类共同的祖先和大自然表示感恩的仪式。[15]
中国周边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它们来中国进行朝贡的目的之一当然是贸易,但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却是通过到中国朝贡来确立自己"内部的秩序",因为在当时,确立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周边的国家此前并不承认世界上有普遍的秩序。 朝贡贸易体制和朝贡金融体制,体现了中国文明对于现代世界的第一次勾勒:其核心就是全球合作型社会的理想。这是一个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与社会团结紧密融和在一起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尊重人类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感恩自然的社会。 人类现代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型发生在16世纪,并在19世纪达到高峰,这是由欧美国家所推动的,并形成了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核心的西方列强主宰、分割世界的强权秩序。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现代世界第一个"强权政治"构架,它把西方列强之间的武力竞争与对抗作为国际秩序的基础。
概括起来说,西方现代性以全面竞争型社会为本位、为中心,以军事和金融扩张为两个基本动力。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说:在1500年以降的5个世纪里,欧洲统治者们一心致力于准备战争、支付战争费用和弥补战争损失,从中产生了为国家筹集、经营和投放战争借款的银行家阶级。1492年,西班牙军事占领美洲,从而开启了欧洲以军事掠夺世界谋发展的殖民地经济模式,而西方的金融筹款制度又为其军事扩张提供了强大的金融动力。从金融上说,16世纪以来,欧洲先是以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物产和黄金,为其崛起积累了大量财富,在1810年之后,白银枯竭却掌握了大量黄金的欧洲,则以金本位制粉碎了世界白银货币体系,从金本位、二战后的美元本位到1971年之后由美国国债驱动世界经济的债务经济模式,欧美国家通过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统治世界的方式没有改变。由于在欧美崛起的过程中,军事与金融革命是两个主要动力,所以军工集团和金融集团始终是两个最大的资产阶级集团。
当然,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也是这次大转变的一个突出标志,但是,西方世界的科
技革命在资本积累逻辑的支配下具有掠夺自然、排斥人和人类劳动的重大弊端。 总之,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型带来了人类军事技术和金融技术的飞跃性革命,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它也造成了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两次最残酷的世界大战,带来了一个严重不平等的世界结构,带来了南北对抗和东西方对抗,带来了人类文明遗产的毁灭,特别是带来了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带来了对科学技术的严重误解和误用。而最近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全球一系列重大的生态灾难、世界范围内贫困人口的急剧增加,特别是美国在全世界军事冒险的不断失败,标志着这一发展方式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中。 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转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为标志的,它是对第二次现代转型的批判和扬弃。
首先,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合理分配、配置生产资料的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弊端就是少数人垄断生产资料,资本家的性格是不择手段地攫取短期利润,这势必导致生产资料迅速地被配置到"利润最大化"的领域,生产部门的不平衡和社会的不平等因此就不可避免。
第二,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赶超发展与促进世界的平等。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私人垄断银行和跨国垄断企业破坏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入手,深刻描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民族革命,争取国家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的主权,这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帝国主义统治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金融垄断、实现独立自主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更公平的世界市场和更合理的社会的必由之路,苏联由一个落后国迅速发展成抗衡帝国主义秩序的世界强国的历程,证明了列宁道路的正确性。
第三,把"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福利、特别是广大最基层人民福利的提高视为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不但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且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福利的提高作为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四,以和平、合作的发展模式代替竞争与争霸的发展模式。上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辟冷静地分析世界局势,作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在一个阶段长期共存的深刻判断,带领我们回到扬弃而不是简单否定西方发展道路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指出要抓住资本主义陷入1971年金融大危机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大胆打开国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通过广泛的、全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一个和平、合作、发展的世界新局面。
当前,我们必须警惕地注视并有效防御帝国主义的军事动作,时刻以高度清醒的头脑、有效的战略分析保证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同时还要到世界各地去寻求合作、宣传和平、合作谋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深深地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改造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的不平衡局面,给一切霸权主义以根本上的打击和威胁。

注释: [1]去年年底,清华大学胡鞍钢、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平、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上海社会科学院周建明建议撰写此文,供大家讨论,并责成清华大学鄢一龙博士协助我整理资料。谨说明并深致谢忱,文章的错误与疏漏由作者负责。
[2] 根据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1950年中国人均GDP为448美元,居世界134位,在纳入统计的144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11位(Angus Maddison,World Population,GDP and Per Capita GDP,1-2008 AD,2010,/>

推荐访问:共产党 精神 学习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共产党百年学习精神 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