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2022年度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28 20:1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范文推荐)

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4篇

【篇1】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第一章 

1、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文学活动: 

国内: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严羽)、“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神韵”说、“出入”说  国外:(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净化”说 (2)德国学者立普斯等  “移情”说 

(3)英籍瑞士心理学家布洛  “心理距离”说 (4)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直觉”说 (5)德国哲学家康德  “审美态度”说 

(6)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 (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原型”说 (8)英国学者冈布里奇  “投射”说 (9)孟子  “知人论世”说 

2、文艺学及其分支: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第二章 

4、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三章 

5、福柯认为要想了解作者,应当关注作品中作者的不断缺席以及作者与死亡之间的独特关系。 6、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8、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9、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10、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11、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为摆脱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斯宾塞等。 

12、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1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14、研究文学起源的目的是: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正确地认识文学的本质。 

第四章 

20、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具有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在这双重属性中,审美属性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掩藏或渗透在审美诗意世界中,并赋予这种审美诗意世界以多重读解的可能性。 第六章 

2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2、“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

【篇2】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文本: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文学文本:作家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特征:自足性,封闭性,能指性,间接性。

文本与作品: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语言产品):文学艺术创造的成品,文学四要素之一,是创作整个阶段的称谓,传统文论多称作品,也是外在研究指向作品。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是阶段性产物,现代西方文论多称文本,也是内在研究指向文本。文本跟作品不在一个范畴里.文本是部分作品的载体.

英伽登的划分:1、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的现象层次2、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式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子投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悖论:是布鲁克斯使用的术语,表面上荒谬实则真实的一种陈述,把在日常意义上相互对立、冲突的语言放到一起,从而在语言的碰撞和意义的对立中诞生诗性。反讽就是实际意义与语言的字面意义相对立。张力:是艾伦•退特提出,是由内涵和外延组合而成的,意指紧张关系,这里指诗歌内涵和外延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效果。

抒情性文本的现象层:1、意象。又称审美意象、象征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本质特征:哲理性。表现特征:象征性。形象特征:荒诞性。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表现特征:情景交融、结构特征:虚实相生、审美特征:韵味无穷。3、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后延伸电影艺术中,用于镜头组接。在文学理论,表诗意象叠加。

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1、情节。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它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情节与故事的差异:故事:有一定原由而发生的事件被讲述出来,在一定时间延续中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故事是经选择的、有因果联系的、按顺时序发展的一组生活事件。情节叙述故事本身,并对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和重构。2、人物。扁平人物:性格单一,突出鲜明(“静态”的塑造人物方式)圆形人物: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动态)3、环境。小环境:人物的活动场所,即环绕他的各种人际关系以及与其发生各种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大环境:由人物的具体生活环境所投射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历史趋势。典型环境:指充分地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文学抒情与叙事区别:1、抒情偏重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重于再现客观世界。2、抒情偏重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则偏重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美学特征:(1)特征性。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内在本质极其深刻和丰富。(2)丰厚的历史意蕴。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1、生命魅力。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
2、真实性。艺术的真实应含有更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蕴;
3、合乎理想。4、新颖性。典型塑造的独创性。

熟悉的陌生人揭示了文学典型独特审美价值的原因在于它的独创性,在于它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充分强烈的共性的完美统一。“熟悉”是因为它来自生活,概括了读者曾经感受和意识到的现实关系中的某些普遍现象和规律;
“陌生”是因为具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从来没有过,是新的对象、新的生命,寄托着作家启人深思、引人向往的审美理想,因而能给人以新的美感满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文学典型的创造既是作家对过去创作经验的独特运用,又以自己的独特创造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闪耀着审美创造的智慧之光,足以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并值得学习、效仿。因此,独特的审美价值又表现为它是一种审美贡献。

文本的意蕴层:形而下意蕴:文本的现象层通过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传达的比较明确具体的情感和观念。形而上意蕴:超过了特定社会历史内容,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的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最求。

主题: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和着作家审美情思的核心意蕴,即艺术形象包含的审美意识。多主题:一部作品的主题了正主题,还有一个以上的副主题,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主题的多义性: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因而有各种不同的释义。海涅与黑格尔对话(不同眼光,不同心理),卓别林大赛(不同标准,不同尺度),鸭兔难辨图(不同角度,不同方位)。

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揭示人物性格形成原因,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写实手法,以描写见长(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形成19世纪三四十年代,特点,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细微刻画、典型形象、叙述描写、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俄国托尔斯泰、英国狄更斯等)2、理想型。以抒情方式表现理想,具有表现性和虚幻性。艺术地创造理想世界,直抒胸臆,情感评价,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形成,特点,主观精神、奔放情感、自我表现、自由幻想、夸张虚幻。代表雪莱、济慈)3、象征型。以暗示方式寄寓意蕴,具有暗示性;
朦胧性。以意象暗示意蕴,内在的朦胧性,变形化、拟人化(象征主义文学,形成:19世纪70年代,特征:主观性、神秘性、暗示性、寄寓性、多义性,代表:波德莱尔)

文学思潮:在一定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下,一些政治文化思想相近、创作主张和审美追求相似的作家共同形成的带有广泛社会倾向性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规定性:一,其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表现为一定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社会化、国际化)三,以一定的文学思想作旗帜;
四,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文论家、批评家和作品、文论、文学批评著作为实绩。文学流派: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见解、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结合而成的文学派别。规定性:一,其形态成至少要有一个相当数量的作家群;
二,这一作家群必须思想倾向一致、文学观念相近、文学风格相似;
三,文学流派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进入成熟时期的产物。(以题材来命名:田园诗派;
以创作特点或类型命名:豪放派;
以社团名称命名:新月派;
以地名称呼:桐城派。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文学思潮既可以促进文学流派的形成,又可以推动文学流派的向前发展;
文学流派本身的不断运动,可以导致文学思潮的诞生。

如:五四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促进了乡土派小说等文学流派的产生;
而这些文学流派不断发展壮大,又影响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区别:具有独立性。有时有文学思潮出现,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学流派产生。如: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出现,当时没有什么文学流派产生。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是戏剧情节的构成成分,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表现方式 :①外部冲突: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②内部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现代主义文学:指的是西方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与发展中涌现的诸多文

学观念、文学流派综合而成的颇为庞杂的文学思潮。思想特征:主观性、扭曲性、模糊性、颓废性、内向化、哲理化、危机感;
艺术特征: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强调非理性现实、心理化现实;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意识流等表现手段;
具有虚幻性和假定性。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一,内容上的“向内转”。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把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甚至潜意识。二,表现上的隐喻性。间接、暗示、象征的方式;
形象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三,文学形象的符号化。形象的象征性;
抽象意味四,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本质向存在、主体向客体的转化关系(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格格不入、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自我丧失,“我是谁”的追问、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五,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

文学消费:文学产品的购买、占有和阅读欣赏的活动过程。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意蕴、得到心灵陶冶的再创造活动。文学鉴赏: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形成审美意象、获取审美愉悦的精神活动。文学批评:指一种以文学欣赏为前提、以文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文学现象为对象的研究、评价活动。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指文学文本作为一种虚构,形成了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召唤读者参与再创造,填充文本意义的空白,从而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

文化属性:审美属性—审美体验;
认识属性-审美认识;
价值诠释属性-审美诠释;
审美交流属性-审美交流。划分是相对的,统一体;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文学接受高潮:1、共鸣。思想观念相通;
情感经历相似;
意志愿望相近。(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遭际所打动形成的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读者进入虚幻的艺术境界;
情绪得以宣泄,畸形心态得以矫正;
扭曲的的人格变得纯正。(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提升人格的状态)3、领悟。基于理解的体味;
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4、余味。文学接受进入高潮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作品经读者共鸣净化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不断回味的状态。

接受动机:1、审美动机。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
自由、轻松、平衡、协调。2、求知动机。发现历史规律,揭示社会本质;
熟悉人类生活,了解各类知识。3、受教动机。得到人生启迪,接受道德教育;
获得精神鼓舞,提升生活品质。4、批评动机。把握作品内涵,分析作品意义;
探讨创作规律,科学评价作品。5、借鉴动机。作家获得启示,初学模仿借鉴;
提高创作质量,推出更好作品。

隐含的读者: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文学接受的发展:1、填空、对话与兴味。2还原与变异。3理解与误解。4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形成文本空白(期待视野: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个人经验、欣赏能力)。得出第一文本:含有潜在意义(广泛的社会共通性)、第二文本:见仁见智(明显的个人差异性)。第一文本:现象文本。由作者赋予表面形式的书本制成品,即文本的物理存在形式。第二文本:生成文本。经过读者接受的而生成新的意义的、读者头脑中的文本。

【篇3】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基础知识部分.

水彩颜料是用胶水调制成的分互相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欧洲十五世纪水彩画,作画时用水溶解颜料于纸上,利用画纸的白地和水末始有水彩画,十八世纪起在英国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奠定擦笔水彩画法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的是郑曼陀。

水粉画用粉质所制颜料(称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和水调和绘成。颜色一般不透明,运用得恰当,能兼有厚重和明朗轻快的视觉效果。

明度也称光度、亮度,一般指某色光对人眼的刺激量而言。反射量越大,物体越明,反射量越小,物体色越暗,前者明度高,后者明度低。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反射量大小的因素来自光源和固有色两方面,因此,色彩的明度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由光源决定,同一色彩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明度不同。2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各不相同。

色彩的情感象征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变化,能使我们成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应。如在生活中,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
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与和平;
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
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
黑色则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另暖倾向也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暖色:红、橙、黄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成生温暖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

冷色:蓝、蓝绿,篮紫色使人联想到冰雪、大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人们把这类颜色成为冷色。

工艺美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叫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品 剔红牡丹纹盖碗-明 青铜奔马-东汉 半山类型瓮-马家窑文化 虎座鸟形鼓架-战国 黄花梨嵌楠木宝座-明 玛瑙葵花式带托杯-清 唐三彩宝相花盘粉彩镂空转心瓶-乾隆 竹丝编织提篮-清

欣赏工艺美术品造型美、材质美、彩色美、装饰美、工艺美

怎样欣赏工艺美术作品:1、造型美 美的法则运用得体,结构、比例匀称,外形及轮廓线优美,体现时代精神。2、材质美 通过巧妙设计加工体现材料质地的美感。3、色彩美材料自身色彩和附加色彩所具有的共同美感。4、装饰美工艺美术品图案装饰美,如雕花、彩绘等。5、工艺美制作技巧精致或具有特殊风格而给予人的美感。

明清著名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以色彩、图饰与造型相结合,反映远古时期各部落的文化面貌,体现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彩陶发源于黄河流域,多采用鱼纹装饰。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杰作

陶器的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古老装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石墨装饰品          

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粉彩瓷器出现于康熙时期

唐三彩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精品。

景泰蓝又掐丝珐琅,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反复烧结,磨光镀金。

俑 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时实行活人殉葬,后以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偶人代替,称为俑。

秦陵兵马俑三号军事指挥部

《击鼓说唱俑》东汉雕塑

《说书俑》四川东汉陶塑

秦陵兵马俑艺术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时期

秦汉美术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用途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东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梁祠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为冢象祁连山”)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元代永乐宫壁画,三清殿民间画工马君祥等,纯阳殿构图采用了连环画表现形式。

最古老壁画墨迹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先秦青铜器分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青铜器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器物。是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主要对象。

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有社会大变革时代艺术特色。

战国青铜器杰作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

马赛克一种镶嵌艺术,将小石子、贝类、瓷砖、玻璃片等彩色的嵌片贴在墙面或地板上,绘制成图案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实用性很强的装饰艺术。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27.点 线 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8.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29.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0.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31.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32.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33.装置艺术是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的形象。

34.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一般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35.自然界的一头牛,在毕加索笔下,简化、夸长、改造,被加工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形象。

36.现代绘画设计,更是广泛运用简化、变形。

3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38.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多数飞机由机身、机翼、机尾、起落等装置组成。

39.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穿编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40.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41.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的程度。

4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谨严,S形构图流动,对角线构图爽利。

43.动物的脚比人类的脚更灵敏、更能干、更重要。

44.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45.以古代雕刻为主体的非洲艺术、与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宝库的三大瑰宝。

46.非洲雕刻造型粗犷夸张,线条简洁概括,不单纯追求形似,更强调作品的节奏感。

47..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制陶的过程分为:练泥、制胚、施釉、烧制。

48.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49.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

50..制作纸版的常用材料有:棉花、窗纱、树叶、纤维板、帆布,以及各种不同的纸张等。

51.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品种。

5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53.夜晚、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静谧而幽深。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54.荷兰画家埃舍尔的《引水渠》描绘的是渠水倒流的奇妙景象。

55.我国唐代有很多有名的陶艺作品如:《三彩天王佣》、《男舞佣》

56.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结构与形体——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光影调子

 二.作品作家部分

1.中国:

祖孙四代——刘文西                           地道战——罗工柳暗花明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候一民               毛泽东走遍全国——李琦

夯歌——王文彬                         泼墨山水——张大千

对虾图——齐白石                       祖国万岁——齐白石

峡江行——陆俨少                       山雨初收——李可染

群马——徐悲鸿                         暮韵图——李可染

黄山——刘海粟                         祖国万岁——齐白石

大红花——林风眠                       水仙、荷——潘天寿

三峡晨曦——周琳                       艰苦岁月——潘鹤

父亲——罗中立                         舞蹈——-叶浅予

漓江春雨——李可染                      巫峡清秋——张大千

青铜奔马——东汉时期                    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

开国大典——董希文                      货郎图——(宋朝)李嵩

齐白石像——吴作人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南昌起义——黎冰鸿                            

2.外国:

向日葵——凡高——荷兰               莫纳丽萨——达.分奇(意大利)

椅中圣母——拉斐尔 ——意大利          睡莲——莫奈——法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           儿子保罗像——毕加索(西班牙    

阿尔的吊桥——凡高——荷兰            松树林之晨——希施金——俄国花  

罗马尼亚式的衬衫——马蒂斯(法)       加莱义民——罗丹(法)(雕塑)

雪峰,三月——列维坦——俄国           椅子上的桃——马蒂斯(法)

少女和桃子——谢洛夫——俄国           在阳台上——雷诺阿(法)

喂食——米勒——法                   面包——珂勒惠支(德国)

晨——西涅夫——法                马格丽特公主——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新鲜的鲱鱼——密莱司(英国)        大卫——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

农舍后院——柯罗——法             国王和王后——摩尔(英国)(雕塑)

椅中圣母——拉斐尔                蒙那丽莎——达芬奇(意大利)

阿尔的吊桥——凡高

2008年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四

2、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二、简答题
1、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2、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
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6、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7、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9、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述视觉传达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领域。
答: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举例:)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文字 (2)色彩 (3)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1)字体设计 (2)标志设计 (3)插图设计 (4)编排设计 (5)广告设计 (6)包装设计 (7)展示设计  
 
2、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影响?
答: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更趋全面、合理,从而正确地实施美术育。
(2)加强对艺术的宽容心、民主观,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平社
(3)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一、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绘画的种类名称很多,以绘画的工具、材料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素描等。
3、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4、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
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
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
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
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5、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6、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的作者是阎立本,的作者是周昉,的作者是黄荃,的作者是李公麟,的作者是赵佶,的作者是赵孟頫。的作者是黄公望,的作者是展子虔。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石涛、髡残、弘仁。
8、我国向有“瓷国”之称,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陶瓷工艺已较为发达,发掘于黄河流域的有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发掘于长江流域的有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彩陶;
以及发掘于沿海的龙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黑陶等。历史上有瓷都之称的城市是景德镇,有陶都之称的城市是宜兴。青瓷成熟于魏晋,白瓷成熟于隋唐,唐三彩是唐代陶瓷美术中的代表作品。
9、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10、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
1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明部、半明部、明暗交界面、投影、反光五个受光不同的面,总称为明暗五调子。
1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13、中国传统刺绣品种很多,其中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绣。
14、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的作者是达芬奇,的作者是米勒,的作者是莫奈,的作者是凡高。
15、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16、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17、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18、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首先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八方面的要求。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二)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
4、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5、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6、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牵牛像和织女像。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唐代画家周昉,发明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祥”。
9、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边鸾的花鸟画。

10、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11、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1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3、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4、“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工笔重彩有名,代表作品是《剑阁图》。
15、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16、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王时敏、王原祁为一种;
王鉴、王翚为一种。
17、“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
18、清嘉道间两位有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改琦与费丹旭。
19、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20、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二、单项选择题(将准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A、礼器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C)。
A、 主题部队B、混合部分C、军事指挥部D、弩兵
3、发明“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C)。
A、 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A)
A、 游春图B、江帆楼阁图C、明皇幸蜀图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D)
A、 安济桥B、广济桥C、宝带桥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B)
A、 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C)
A、钱选B、李衎 C、高克恭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
A、 陈洪绶B、崔子忠C、丁云鹤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C)
A、 嘉靖时期B、万历时期C、康熙时期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
A、吴有如B、郑曼陀C、张聿光D、马星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如同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疾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表面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外形。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风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篇4】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
“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
“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
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 3 )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
反应本身;
强化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 “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根据强化相倚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 

包括以下特征: 

①小步骤进行;
 

②呈现明显的反应;
 

③及时反馈;
 

④自定步调学习。(见图 7-5 , P183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 “分支式” ,它较直线式复杂,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即要面临多重选择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给予补充信息。(见图 7-6 , P183 ) 

3.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 )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必须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具体为: 

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
 

②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
 

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
 

⑤培养理智的诚实。 

( 2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原则: 

第一,动机原则。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第二,结构原则。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第三,程序原则。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都可能会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就需要随时准备修正或改变教学序列。 

第四,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提供太多的强化,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另外,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 3 )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发展的效力。他认为学习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第一,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
第二,如果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
第三,如果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
第四,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 4 )发现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4.情感教学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arl.R.Rogers,1902-1987 )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

①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②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

③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④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

⑤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如记忆无意义的音节)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它与全人无关。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这种

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向,有积极处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会促成健康发展潜能的实现。

它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做“敌人”,倍加提防。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自己调整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决定变化的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与行为。 

(4)师生关系的品质。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

②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

③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④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罗杰斯认为,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他认为,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谓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它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

教学理论 - 掌握教学理论

背景及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姆(BenjaminS.Bloom)。 

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布鲁姆所在的芝加哥大学开始了教学改革。布鲁姆从从考试改革入手,改革考试的要求和方法,进而改变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在工作和研究中他对教学目标予以了极大地关注,无论是考试改革还是教学改革,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评价的作用又在于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1956年,他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成为教育评价方面的第一本影响极大地著作。他坚信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布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是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恰当的帮助,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规定的目标。这种教学策略的思想核心是:许许多多的学术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其原因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 

为了促进掌握学习,布鲁姆又提出评价的新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目的在于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所有学生竭尽全力的进行学习,最终达到目的地。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是他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三种思想密切联系,促使其核心教育思想的实现。 

掌握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标分类学 

2、(1)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提出 

3、制订教育目标一直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特别关心的问题。20世纪初就是不少美国学者对此进行过探索。到了1948便,美国心理学会在波士顿召开大会,试图研究一个对教育过程的目标进行分类的框架。1951年召开“教育目标分类的编制”专题讨论会,布鲁姆负责智慧领域,D.R.克拉斯沃尔等负责情感领域,比较正式地介绍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

情感领域(包括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应的形成)和动作技能领域(强调肌肉或运动技能对材料客体的某些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的活动)。布鲁姆和克拉斯沃尔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出版了两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则由A.J.哈罗创立,于1972年和辛普森发表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 

布鲁姆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 

(2)教学目标分类的内容 

A认知领域 

知识:描述、认出、界定、说明、列举;
 

理解:转换、举例、摘要、归纳、重写;
 

运用:证明、解决、修改、发现、预测;
 

分析:判断、辨别、分解、指出、细化;
 

综合:设计、组织、筹划、创造、整合;
 

评价:比较、支持、批判、评论、鉴赏。 

B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判断(态度、重视其价值性)、价值组织(人生观)、价值个性化(价值观内化、成为其个性的一部分)。 

C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感官刺激、线索选择;
 

准备状态:心理、身体、情绪;
 

引导的反应:模仿、尝试错误;
 

机械练习:由熟练而成习惯;
 

复杂的反应:复杂的动作行为;
 

创作: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 

(3)教学目标分类的特点 

用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连续性(由简单到复杂)、积累性(后续类别的行为总是积累在前面各种行为的基础上)、层次性(目标间不是孤立的)、超越性(不受学生、内容所限) 

2、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 

布鲁姆与1971年提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个概念。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布鲁姆所研究的则是教学范畴中的学生的学习评价。他的独到之处是从评价的功能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他提出的三种评价概念中“形成性评价”是布鲁姆评价理论的精髓。 

(1)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和作用 

布鲁姆倡导的形成性评价及形成性测验方式,它重视教学过程中反馈和矫正的特点,为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希望,借助于它的实施而形成了“掌握学习”理论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系统。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能及时的“诊断”教与学的状况,从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四个方面的作用:调整学校活动、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诊断学习上的问题、获得矫正学习的“处方”。 

(2)形成性评价的层次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学进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和学期、学年的形成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确定学习步骤,把一名学科的教学结构分解为一系列单元的教学系列——进一步不断分析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矫正(就、根据测试提供的反馈信息,改正、补救和组织学生二次学习)。 

另外两种评价。诊断性评价:发现错误,提出矫正方法。终结性评价:评价达标情况及教法、学生学习结果,评定等级、写出说明。 

“掌握学习”理论

(1)“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 

它是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是一种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形式。基本思想在前面已经介绍。 

(2)“掌握学习”的特点 

第一、为掌握而教;
第二,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第三,使人人都能学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是以能力优劣不等的学生为前提条件,以集体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班级教学的优越性,又能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一筹莫展的“差生”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3)“掌握学习”的基本教学程序 

准备阶段。首先对掌握抱有信心。其次,确定所教学科的内容、目标和测量手段。包括确定学习内容、明确掌握目标和婚变终结性测验。再次,制订计划,包括设计教学单元、为每一个单元确定具体的掌握目标、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制单元形成性测验、设计备用的教学材料和矫正手段,以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选择使用。最后,在掌握教学实施前,一般要进行诊断性评定。 

教学实施阶段。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为掌握定向。即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第二,为掌握而教。即进行系统的教学。其具体步骤是:集体授课、形成性测验、分析测试结果并根据掌握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学习、再进行一次平行性形成测验,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单元知识或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循环往复,直到学完全部教材。第三,为掌握分等。即在学完全部教材的各个单元或,对全班学生进行总结性测验,作为学习结束的全面评定。特别强调一点,这种评定分为“掌握”和“未掌握”,而不是看他在班级中所处的名次。 

对布鲁姆教学理论的评价

1、“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个开创,开辟了教育理论的新领域,开阔了人们观察教育的视野,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增添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其意义还在于冲击了以往课程、设计教学中偏重认知,只强调认知领域中低级心理过程的观念,提出认知领域中的高级心理过程以及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一整套教育目标体系,使教育目标分类更加完善起来。另外该理论促成了标准参照测验和教育评价的实现,促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产生,使教学质量得到大范围的提高。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繁琐、在有些科目中不易进行明确分类、“超越性”并非可以囊括所有学科。此外,教学目标分类过于细微,势必僵化,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学评价理论 

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为“掌握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首先,布鲁姆把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其次,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特别是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对“掌握学习”教学的提出并得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3、“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的优点。首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其次,“掌握学习”教学既汲取了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又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 

“掌握学习”的缺点。第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第三,个别差异始终存在,对成绩好的学生未必适用。第四,适用学科的范围有限。

教学理论 - 教学理论的主要分类

1.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2.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与先行组织者策略

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4.布卢姆目标分类

推荐访问:演讲稿 学理论 思想 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学理论悟思想演讲稿 学党史悟思想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