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谈话记录 >

入党谈话谈话

时间:2022-09-02 11:20:1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党谈话谈话,供大家参考。

入党谈话谈话

 

 两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

 二七罢工后, 中国共产党意识到,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 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

 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 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 民主派, 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 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 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

 同时, 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 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 应当改组。

 1923 年,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 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 年初,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 联共、 扶助工农” 三大政策。

 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 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北伐就是其中之一。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 共同反帝反封, 壮大了革命力量, 但是, 由于党的不成熟, 轻易地放弃了武装, 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华北事变后, 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过程:

 1935 年底,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 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 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的报告, 他指出: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中共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 农民、 学生、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

 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 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 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他们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一致抗日。

 7 月 17 日, 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 “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8 月 13 日, 日军大举进

 攻上海, 威胁南京, 第二天, 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 表示要“抵抗暴力”。

 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9 月 22 日, 国名当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

 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 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 发动皖南事变, 破坏了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 1927 年 8 月 7 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 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 共青团中央、 地方代表共 21 人。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 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 会议只开了一天。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 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 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 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 倾情绪, 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 倾错误。

 编辑本段会议背景

 1927 年,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八七会议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 “左”倾情绪, 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 “左”倾错误。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 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 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 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

 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 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 多年来, 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或评价

  1.

 对政治制度的破坏

  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 一个国家的元首, 虽然不是最高领导人, 但却是国家的代表, 象征。

 这样的人职务未被开除、 未经法庭审判, 就被判为工贼、 叛徒, 破坏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司法成为行政的陪衬, 同时也是对民主的践踏(他是选举出的国家主席)。

 而且, 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

 2.

 对科教文化的破坏

  文革之前, 全国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者 8000 余人, 经过文革的迫害, 有三千多人被折磨死。

 大量的专家被打进牛棚, 学生上课仅读老三篇、 毛选, 由于大学停课不再招生, 而经济发展滞缓, 又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城市中学生毕业后被迫下乡 。

 3.

 对道德的冲击

  人们常说,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但道德沦丧。

 这与文革有很重要的关系。

 文革期间, 各种批斗、 揭发以及分派系(一家里的人都有不同的派系, 互相揭发)

 破坏了中国 2000 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 虽然传统道德有些糟粕, 但毕竟稳定了中国 2000 年。

 文革将其打个稀巴烂, 但有没有建立新的道德体系(别跟我讲社会主义道德, 那不是人或正常人的标准)。

 4.

  对经济的破坏

  我也不想多说了, 多数专家(内行)

 下乡了, 留下政治过硬人士(外行), 你说会咋样。

 5.

 当然, 文革期间也有许多进展, 但不能掩盖其倒退性质

  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 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它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从此,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 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表现:

  第一, 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

  第二, 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 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三, 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 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

  第四, 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 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

  第五, 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第六, 提出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

  十七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

 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从1 9 8 1 年到1 9 9 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 9 9 1 年到2 0 世纪末,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大作风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

 921 年, 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年, 中共二大召开, 制订民主革命纲领;

 1923 年, 中共三大召开, 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6 年, 与国民学共同进行北伐;

 ####1927 年, 中共“八七会议” 以汉口秘密召开, 决定开展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策略; (不能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 年, 中共寻找到一条“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934 年到 1936 年, 中共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将革命重心帖东南转向西北; (要防止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将中国情于马克思主相结合)

 1937 年, 中共与国民党为了抗日,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 年, 又担负起解放战争的任务。

 1949 年, 建立新中国。

 1952 年,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1956 年,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66_1976, 文化大革命 1978.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民主与法制)

 1976 至今,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 年 1 月起至 1927 年 7 月止, 历时三年半。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 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五卅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学生 2000 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 被英帝国主义拘捕 l00 余名。随后,有近万名群众聚集在上海南京路巡捕房门口, 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英国巡捕竞开枪射击, 当场死 10 余人, 伤数十人。

 五卅惨案后, 中共中央立即号召上海人民罢工、 罢课、 罢市, 抗议帝国主义大屠杀。

 31 日晚, 上海有组织的 20 余万工人成立了上海总工会, 选举李立三为委员长。

 6 月 1 日, 上海全市的总罢工、 总罢

 课、 总罢市开始了。

 6 月 7 日, 由上海总工会、 全国学生联合会、 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推举代表, 组成“工商学联合委员合” , 提出了 惩凶、赔偿、 取消领事裁判权, 永远撤退外国在上海的军队等 17 项交涉条件。

 五卅运动,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 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

 3、 一二· 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2 月 9 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今北京) 爱国学生 6000 余人, 高呼“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等口号, 举行游行示威。

 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 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

 次日, 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

 16 日, 学生和市民 1 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 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

推荐访问:入党谈话谈话 谈话 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