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完整版】

时间:2022-06-15 12:51:3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完整版】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4篇

第1篇: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神九发射观后感

神舟久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北京时间6月16日下午,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受命出征太空。

6月16日下午18时37分24秒558毫秒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九”飞船和三位航天员的长征2F火箭成功点火,一飞冲天。120秒后,发射现场清晰传来指挥员的声音“逃逸塔分离”,观看现场第一次响起热烈掌声,大家纷纷为自己参与研制的逃逸系统圆满完成使命而欢呼。580余秒后,发射现场正式宣布神九发射圆满成功,整个直播现场再次欢呼雀跃,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6月16日18时40分,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

6月16日18时49分,太阳帆板展开。此次飞天从发射到返回,执行“神九”任务的中国航天员需要在太空驻留13天左右是历时最长的也是我国首次“新老,男女”搭档飞天。

准备工作

2012年4月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于当天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2012年5月9日,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2012年6月10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梯队队员在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并参加植树活动,此为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首次亮相。

第一组(第一梯队):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第二组(第二梯队):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2012年6月12日,“神九”已经完成全系统联合演练。

2012年6月13日,发射之前最后一次检查完成。

2012年6月14日上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联合演练,最后一次验证了各大系统的工作状态。联合演练从进入发射前3小时程序开始,航天员、发射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以及测控通信等系统全部参加,按照实际发射程序从综合信息检查、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

6月1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出征仪式

2012年6月16日下午,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仪式为航天员壮行。随后,航天员乘车来到发射塔架,在辅助人员的协助下,刘旺、刘洋和景海鹏依次进舱。

发射动态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558毫秒,神舟九号发射升空。

6月16日18时40分,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

6月16日18时49分,太阳帆板展开。

发射成功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变轨

6月17日凌晨1点半,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变轨,当天它将进行5次变轨来追赶天宫一号。神九的轨控发动机经过短暂开机,对神九的轨道进行调整。此次神九追赶天宫的方式和神八完全相同。3名航天员在飞船的返回舱内实时监控了神九的变轨全过程,他们的服装从白色的航天员舱内压力服装改为蓝色的航天员舱内工作服。

交会对接

首次交会对接预计于6月18日11时左右进行。根据既定的飞行方案,飞船将在轨飞行十余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此次任务中,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分别是神舟九号飞船微波雷达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微波应答机的关键部件,用于对雷达和应答机接收前端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为飞船的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提供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距离、速度、角度和角速度

三位宇航员各自的任务

飞天后三位宇航员各自有不同的任务。景海鹏作为本次任务的指令长,将在整个乘组中发挥核心作用。刘旺被分配的主要任务是“交会对接操作岗”。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

任务职能

神九的任务包括三个主要职能:1.用于搭载水、食物、推进剂和试验设备。2.紧急逃生飞船(救生船)。3.进行载人空间对接。

航天医学实验研究

此次任务中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航天医学实验研究:1.航天员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航天飞行中航天员营养代谢、在轨情绪、生物节律变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2.失重生理效应机理与防护研究,主要包括空间飞行对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前庭功能及脑功能的影响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研究骨丢失的发生机理。3.环境医学与航天员空间作业能力相关技术研究,掌握空间飞行中相关环境医学和人体参数变化规律。

通过这些实验,可验证失重生理效应相关防护技术,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飞行的健康保障奠定基础。

任务停留时间

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13天,这是迄神舟九号任务为止,神舟系列飞船停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此次航天员在轨飞行10天以上,是中国历次载人飞行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由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对于太空科学和应用研究来说,尽可能长时间地驻留太空是一个基本要求。自从有了空间站,人类航天飞行纪录不断被刷新,最长记录是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1995年创造的437天17小时58分17秒。

宇航员食物

为确保神舟九号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升空前的食材均须经过多重安全检验。其中乳牛需先隔离1个月,让乳牛体内药物成分充分代谢排出。至于生猪饲养场里,是采用全天然方式喂饲自行种植不受农药等污染的玉米和麸皮。据报道,被挑选宰杀的是一头长白猪,产肉量可满足6名太空人在升空前的食用需求。

此次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存在四个“第一次”

1、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 

这次任务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这既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也对飞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女航天员第一次参加飞行 

首次安排女航天员执行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女航天员乘员设备等方面的空白。 

3、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实验舱工作和生活,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 

4、第一次载人在轨飞行10天以上 

这次航天员在轨飞行10天以上,是我国历次载人飞行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由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

神九与神八的任务比较 

神九与神八的任务相比,这次任务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将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是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在轨飞行10余天,将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
三是首次安排女航天员执行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女航天员乘员设备等方面的空白。

10电信2班

G1010531 谷惠芳

第2篇: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上)

  这次我想探索一下古典乐派大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从如何对音乐作较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角度,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然后再以不同的演奏版本,比较一下各名家的演绎手法。

  众所周知《月光》这一标题并非贝多芬之原意。作者只给该作品及前一首《降E大调奏鸣曲》合并在作品第二十七号中,同样都冠以“幻想曲风奏鸣曲”(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的称谓。在乐章的结构设计上,没有按照传统奏鸣曲的速度布局,第一乐章以慢板取代了传统的快板。诚然,像这样的创作手法,海顿和莫扎特都曾采用过,但贝多芬的慢板,不论从创作手法的发展运用或音乐构思的表现上,都要比两位前辈丰富得多,完善得多。特别是Op.27 No.2的升c小调(月光),更是在奏鸣曲中融入幻想曲风这一创新意念和手法的杰出范例。

  第一乐章的音乐意境描绘,确实有一种月夜之下朦胧、平静、温和的气氛。这就难怪被人赋予《月光》的标题,并沿用至今完全成了习惯性的“称呼”了。但是我们要对这一作品进行较深一步的理解和欣赏时,则完全不能囿于这种“称呼”。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就说过这一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完全是悲剧性的。事实上,贝多芬在创作这首奏鸣曲时31岁,他的耳疾已相当严重。当时他曾向友人表示过,他是在“孤独和悲哀中生活”。加上他与学生朱丽叶塔(Giulietta Guicciardi,1784―1856)的恋爱失败,一种哀伤、失意及复杂的内心激情,很自然地反映到这部奏鸣曲中。欣赏这部名作,首先要着眼于贝多芬在“情”方面的表达,而“景”的描绘则自然落到次要的位置上了。贝多芬在写完这首奏鸣曲后的次年初稿出版时,标上了“题献给朱丽叶塔”的字样,对这位初恋情人寄以无限思念之情。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三段曲式写成,但手法自由,并注入了简练的奏鸣曲式因素。全乐章以八分音符的三连音贯穿始终。在这种固定的节奏律动的推进中,想要在旋律声部作出音乐形象对比是不容易的。但贝多芬以丰富的调性对比手法,使音乐在这种定型节奏的慢板中富有内在的动力感。另外,为了强调悲剧性的感情色彩,除了呈示及再现部有两次收句在关系大调(E大调)作短暂的过渡外,其余大量篇幅都在各种不同小调调上起伏进行,充分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哀伤、叹息等压抑的情绪。从第24小节开始的中段,显然是用了呈示部的主题加以引伸发展;
接着在第28小节低音部出现了长达12小节的属音持续音(Dominant Pedal Point)升G,这都是奏鸣曲式中常用的手法。贝多芬在这一乐段中以精练的笔触,刻画了沉重、彷徨及无奈的内心世界。这些感情的表达都强化了这个乐章悲剧性的音乐效果。第一乐章结束时,乐谱标有Attacca Subito il Seguente(不中断地连续演奏)的指示。由于第二乐章的降D大调与前乐章的升c小调是同主音大小调关系,当直接进入第二乐章时,主音不变,但三级音的升高半音,骤然带来明亮的色彩转变,加上小快板的速度安排,自然地突出了两个乐章的音乐形象对比。过去有人根据《月光》的标题,把第二乐章附会为“月夜下仙女们的舞蹈”。这当然亦不可能是作者的真正构思。李斯特倒将这个乐章比喻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枝花朵”,我觉得这才是最恰当地点出了这个乐章的内在含意。“花朵”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有如困境中的一线生机或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这样去领会就更符合贝多芬具有的刚强性格及坚强的斗争意志。

  第二乐章同样以三段曲式写成,篇幅不大,起到前后乐章的间奏作用。音乐的末尾同样有“连续演奏”的指示。暴风雨式的第三乐章,以第一乐章开始的三连音升C、升C、E为依据,铺开了连续进行动力十足的分解和弦音群。作者在严格的奏鸣曲式基础上,给整个乐章贯注了无比的激情,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到最高的境界。这个乐章是整首奏鸣曲的重点所在,更是贝多芬许多杰作中之杰作。

  这是钢琴音乐中之精品,CD版本自然数不胜数。名家们的演绎手法也确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现在根据不同时期一些钢琴大师们留下的录音试作一点比较介绍。

  1.阿图尔?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EMl 763765 2)

  这位著名的奥地利钢琴家于1927年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在德国柏林演奏了贝氏全套共32首钢琴奏鸣曲,后来在伦敦由1932年至1935间录成唱片,被誉为贝多芬钢琴音乐之演绎权威。他是贝多芬的第三代传人,对贝氏音乐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由他花了多年时间所编订的贝氏全套奏鸣曲乐谱,至今还是我们深入探讨学习及演奏贝氏钢琴作品的珍贵文献。他的演奏十分重视原作意图,对原作乐谱的每一指示都经过精心的处理。弹奏技术表现出高度的控制能力,因此能弹出清晰的音乐横向线条,力度分层细致,强弱对比幅度大。在触键上特别强调歌唱性的音色处理。由于对各种不同的渐强及渐弱的处理有着细腻的分寸感,哪怕是一个小乐句都赋予生动的音乐表情。另外还特别善于营造气势雄伟的音乐效果。关于《月光》的第一乐章,由于贝多芬标的拍号为二拍子,因此有些专家认为速度标记的Adagio(慢板)不能太慢。施纳贝尔亦基于这种理解将速度定在=63偏快一点的标准上。由于他的Tem-po rubato处理得很自然,整个乐章表现得十分流畅。贯穿始终的三连音控制得均匀而柔和。而旋律的线条则富于人声化的歌唱,音乐优美而具穿透性。在这通篇的弱奏中,我们还能明显地感觉到许多不同程度的起伏进行,细致地表达了内心不平静的隐伏活动,情绪是忧伤不安的。

  第二乐章的速度处理适中,三部及四部的和声进行实在而轻盈,高音的旋律声部始终突出了优美而富于变化的歌唱性。快速的第三乐章充分表现了钢琴家全面的演奏技巧,音量幅度很大,强弱收放自如,紧张而充满激情的音乐气氛可谓扣人心弦。只是尾奏(Coda)前4小节的分解减七和弦和尾奏后第187小节的华彩式下行音弹得匆忙了些,略失一些平衡感觉;
另外由于这是1934年的录音,音响效果当然会差些,第一乐章有些杂音,第二、三乐章比较清晰,当时的录音技术由于还不可能随意剪接,所以在第149小节低音E的错音也无法改过来,算是小小的遗憾吧!这首乐曲收录在套装第四张的Track 4-6。

  

  2.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skhaus,Decca 433882--2)

  这位被称为德国钢琴学派典型代表的钢琴大师,在15岁举行了个人独奏会,直至85岁高龄,都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上。在他长达70年的演奏生涯中,其曲目都偏重于德国古典作曲家方面,尤以贝多芬的作品占了相当 大的比重。朴素、严谨、流畅为其最大的演奏特点,技术基本功扎实,指触敏捷而具高度准确性。他从1952年至1969年间,为Decca公司陆续录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月光》录于1958年他74岁时,第一乐章弹得相当慢,这或许参考了德国钢琴家彪罗(1803-1894)所编订版本的速度标准J=52,实际上巴克豪斯所弹的速度比这个还要慢些,大概是J=48,比施纳贝尔的J=63当然慢许多。但从演奏效果来说,音乐表现很流畅,在这安稳的速度进行中,旋律声部的起伏更富于表情了。后来许多钢琴家弹奏这个乐章都根据彪罗所定的速度来自行调节出偏慢的Adagio。

  第二乐章特别突出旋律的歌唱性,虽然少了些轻盈感,但整个效果显得很舒展,声部层次清晰分明。第三乐章基本定在不太快的J=152,第一主题虽然少了一些紧张度,但第二主题的抒情性却发挥得不错。尾奏的高潮乐段强奏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加上踏板使用适宜,所有快速十六分音及八分三连音颗粒清楚,强奏和弦发音浑厚扎实,充分表现了钢琴家的真功夫。《月光》收录在套装第四张CD的Track 5-7。

  

  3.伊斯?奈特(Yves Nat,EMl 7629012)

  这位20世纪初活跃于欧洲的法国钢琴家,由于热衷于音乐创作,终于在1934年告别了舞台,专心从事教学与作曲。他擅长演奏贝多芬与舒曼的钢琴作品。1953年至1955年为EMI录制的全套贝多芬奏鸣曲集,可算是他留给后人的――份珍贵资料。

  奈特与法国著名钢琴家科托、卡扎德絮及利维属同门师兄弟,都是巴黎音乐学院著名钢琴家及钢琴教育家迪莫的高足。奈特练就一身全面的琴技,他的演奏更重音乐表现。对抒情性旋律线条的处理,除了句法严谨清晰外,其音色变化的触键技巧,更是他的一手高招。而他刚劲浑厚的强奏是他演奏的很大特点。热情如火、温文尔雅兼而有之,这可以说是他总的演奏风格。《月光》的第一乐章以彪罗的慢速演奏,适度的弹性节奏处理使整个表情更富于诗意及流动感。第二乐章以偏快的小快板处理,但控制得十分稳当。第三乐章的音乐处理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对比鲜明。为了使这激烈的乐章增添更多的对比,他还在呈示部及再现部的小结束句(Codetta),各14小节的八分音符乐段,以稍慢的速度及具对比性的力度处理来表现。这种非一般的演绎手法,听起来十分新鲜而又可以接受。尾声的高潮段落气氛热烈,效果具慑人的威力。最后的强奏和弦,左手降低八度来弹,音响虽然沉重厚实,但确实没这个必要。《月光》辑录于套装第四张CD之Track9-11,单张编号是7610122(Refer-ences)。

  

  4.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DGG429306--2)

  肯普夫是继巴克豪斯之后又一位德国钢琴大师,都以演奏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的创作闻名于世。他比巴克豪斯小11岁,但却比巴克豪斯多活了11年,真可谓钢琴家中之寿星公。他于70岁时花了一年多时间录了这一套贝氏奏鸣曲,唱片一面世即得到很高的评价。他的演奏以朴实、典雅、高贵而自成一格。强弱幅度虽然不大,但足以表现各种音乐形象的鲜明对比。就以《月光》为例,不论是第一乐章的弱奏还是第三乐章的强奏.都突出了一个“清”字。节奏清楚精确,声部分层清晰,音色清透明净,这都是由于他演奏时特别注意手脚并重的发声效果,指触敏捷控制多变化,踏板使用层次多样化。因此,他演绎的乐曲总是给予听者清新脱俗的特殊感受。有些评论认为他演奏的贝多芬缺少“火气”,个性不突出。若与一些钢琴家如施纳贝尔、奈特、塞金等等作比较,确实使人有此感觉。但另一方面这是由于每个演奏家对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与角度。肯普夫弹出属于他自己所理解的贝多芬,也的确给我们这些欣赏者和学习者打开了新的思路。这肯定是有益处的。《月光》收录于套装第四张CD Track 13-15,另有单张CD编号是447404-2。

第3篇: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北京地铁十四号线工程西段(起点-东管头站)

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 总则1.1本项目建设背景

2009年1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9]499《关于北京地铁十四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同意北京地铁14号线的建设性质、规模、线路位置、环保措施等工程内容。目前北京地铁14号线已经全面开工建设,为了满足丰台河西园博园2013年4月开园需要,其西段(起点-东管头站工程)预计2013年3月开通试运营。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由于设计中对部分线路、车站位置、列车车型及环保措施均进行了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须对变更后的工程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将环境保护工作贯穿到工程可研、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

1.2 环评工作程序

评价单位通过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及现场初步踏勘,对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进行步调查,识别工程环境影响因素,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然后进一步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更为详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气象资料及工程设计资料,对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价,预测工程在施工期、营运期对水、气、声、振动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公众参与意见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有关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2. 建设项目概况2.1基本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西段(起点-东管头站)

2、建设地点: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线路经过丰台、东城(原崇文)、朝阳三个行政区,连接了丰台科技园、望京电子城等产业区、丽泽商务区、CBD中央商务区、右安门、方庄、弘燕、望京等大型居住区、大型交通枢纽北京南站及丰台体育中心、朝阳公园等大型活动举办地。本次评价内容为14号线工程西段,即起点-东管头站段。

3、建设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4、主要工程内容:

(1)地铁14号线西起丰台区长辛店,终止于朝阳区来广营,线路全长47.4km,高架线长4.544km,路基段长0.276km,U型槽长0.255km,地下线长42.325km。为了满足丰台河西园博园2013年4月开园需要,14号线工程西段(起点-东管头站)(全长11.953km)计划2013年3月28日开通试运营。

(2)地铁14号线全线共设车站37座,其中高架站2座(张郭庄站和园博园站)、地下站35座。西段工程车站包括高架站2座及地下6座,其中除东管头站外,均在2013年3月28日开通运营。

(3)线路在西端的张仪村地区设停车场一处,占地约15ha,与西段工程一并运营。

5、线路总体走线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L”型骨干线,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的线路,既服务于中心城中心地区,同时服务于外围的边缘集团,其兼顾交通疏解和引导发展的功能。

线路沿线经过丰台、东城(原崇文)、朝阳三个行政区。线路西起丰台区永定河以西的张郭庄,上跨永定河及丰沙铁路后,沿丰沙铁路向东入地后,沿京石高速北侧辅路向东敷设,下穿京石高速路后,沿丰体南路、丰台北路、丽泽路向东,在菜户营立交桥的南侧,斜穿规划绿地后,沿着凉水河向东,斜穿过北京南站,然后向东经松林南街、安乐林路、蒲芳路向东,经十里河、弘燕路后,向北转至西大望路敷设。由南向北沿西大望路、金台路、甜水园街至朝阳公园南门,经朝阳公园西门后,向东北穿过东四环北路后,沿酒仙桥路向北,在万红西街折向西,穿过机场高速和京顺路后,进入望京地区;
在望京地区,沿广顺南大街和广顺北大街行经北五环广顺桥后,至终点朝阳区的善各庄。

2.2工程变化情况

1、列车车型

为了满足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要求,确定将14号线的列车车型从7辆编组标准B型车变更为6辆编组标准A型车,从而能使地铁高峰小时运力可从5.18万人次提高到5.58万人次,实现运能提升8.8%。

第4篇: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
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1 今天早上,老师让我们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我们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员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连接,它点火时发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会不会引起火灾呀?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飞上蓝天,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接着火箭上的两个小火箭落了下来,紧接着是外壳和一个副的推进器也落了下来,终于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太阳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号终于进入了预定的轨道,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因为这是中国对宇宙探索迈出的新一步,是中国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又一个起点。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2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无缝衔接”,首先是作为对于宇航员的人性关怀和神舟飞船的保护。

这不仅仅是宇宙飞船的更替,也让一批宇航员执行完该阶段任务可以进行休息并更换新一批的宇航员去执行新的任务,以此保持的状
态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这也是我国对航天领域进一步开拓的表现,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正在蓬勃发展,我们要抓紧时间全面建造我们的空间站,打破外国对我们的技术限制,我国依靠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们更加不能停下脚步。最后,这也是在告诉世界,中国航天的征程并不会止步于此,“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我们要大步向前!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中国空间站”即将正式载人运行,标志着中国航天新时代的开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之时。伟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方位崛起的梦想,无疑,中国航天梦成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给百年党庆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民的骄傲,也必将造福世界人民。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4 直播观看现场,随着倒计时十秒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此刻的心情是紧张的、是兴奋的。“点火”口令响起,屏幕出现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一阵浓白的烟雾,“轰”的一声神舟十伞号飞船冲天而起,飞出地球,飞向茫茫的天空,整个
过程同学们时不时发出欢呼声和热烈掌声。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神州十三号发射观后感小学会生5 在观看发射直播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到许多航空航天科技知识,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等等,大大地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很荣幸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为强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预祝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地球。同时,同学们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努力学习科学本领,全面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以后考上理想的大学进一步深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观后感 神州 发射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 神州十四号发射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