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完整)

时间:2022-07-29 14: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完整),供大家参考。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完整)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

 赵

  岩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 摘

 要]人民立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之中,体现了精神谱系鲜明的价值导向。从救民于水深火热、兴民于百废待兴、富民于改革开放到强民于新时代,人民立场随时代发展表现形式不同,但始终包含着: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要在学习与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牢记为民担当,在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紧紧依靠人民,在传播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实现精神成果由人民共享。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人民立场;初心使命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铸造的精神谱系,人民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彰显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立场问题。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根基。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要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年发展中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紧扣时代脉搏,投身于救民、兴民、富民、强民的伟大实践征程中,熔铸了各具特色却又饱含人民情怀、体现人民立场的一系列伟大精神。

 革命岁月,党救民于水深火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处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诞生之日起,党就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领导人民并紧紧依靠人民,开启了救民于水火的奋斗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在纲领中鲜明地提出工人、农民和士兵等是党的依靠力量,体现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率先将革命力量转移到农村,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孕育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坚持对敌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铸就了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标识的延安精神。“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1],长征是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伟大长征精神。

 建设岁月,党兴民于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面对的是一个饱经战乱摧毁、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党坚决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通过土地改革让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在经济上翻了身。党紧紧依靠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阶段。为了给新中国建设营造和平安宁的环境,当国家安全遭遇严重威胁,党领导的志愿军毅然赴朝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侵略者,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锻造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治水兴水,造福民生。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 10 年艰苦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 1500 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铸就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服务人民,谱写了饱含人民情怀的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

 改革岁月,党富民于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富民新征程。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实现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1978 年安徽省小岗村 18 户农民,冒着风险推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党中央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迅速推广,为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指出,“富是人民共同富裕”[2]265,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区建设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短短几年间将深圳、珠海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创造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特区精神。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两次进藏,为推动阿里地区经济发展呕心沥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人生信条。

 新时代以来,党强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由大到强迈进的新征程中,党领导强民事业体现在“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3]395。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梦的总号召,提炼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提出一系列惠民措施,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了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带领人民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国共产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坚持生命至上铸造了抗疫精神,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抗疫成就。“中国之治”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平视世界的定力和信心。

  二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的基本内涵

 人民立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奋斗中,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问题时的根本价值站位与导向,蕴含着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密切联系、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刻内涵。

 一是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检验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4]44-45。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本或个人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政治本色。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就是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问题。1944 年,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的演讲中首次高度概括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完全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5]1004,“完全”“彻底”两个形容词深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极致和纯粹。后来毛泽东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全心全意”,而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从此,“为人民服务”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七大把这一表述载入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是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是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者”[6]218,把人民利益看作最高准绳是“共产党员的含意和任务”[6]257。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口号”,而是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归。

 二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追求和执政自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向群众汲取智慧。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长征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依靠群众的西柏坡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智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充分保障人民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激发起人民的磅礴力量,赢得抗战的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充分发动群众推进土地改革,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前线依靠群众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7]802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离开人民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执政的最大力量源泉,党的领导更无从谈起。

 三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革命年代,毛泽东多次教育共产党人要热爱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5]1095。毛泽东的论述既是党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又为密切联系群众指明了根本方法。长征途中,正是红军与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红军才排除千难万险取得伟大胜利。从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到执掌全国政权的党的转变,使党在联系群众方面面临着新的考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论断,在新形势下警示全党同志要预防“糖衣炮弹”的攻击,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多次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克服损害党群关系的不正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以上率下开展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狠刹“四风”问题,其目的仍是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永不脱离群众。

 四是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赓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坚守人民立场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根本目的仍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建设时期,为了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旧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新时代以来,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发展和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坚守初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三 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的着力点

 人民立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端、发展与发扬,体现在学习、传承、丰富与弘扬精神谱系的各个环节。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要在学习与传承中牢记为民担当,在丰富与发展中紧紧依靠人民,在传播与弘扬中实现精神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在学习与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牢记为民担当。赓续的基础在学习,没有学习与了解,赓续就无从谈起。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就要学习与研究精神谱系的发展历程、内容与价值。在学习中把握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深刻感悟党的为民担当。首先,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借助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既要从整体和宏观角度充分理解精神谱系的人民立场,又要深入肌理地探讨每个具体精神形成的人民性特征。通过扎实的学术研讨,把有关精神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说充分、讲立体,形成一个个丰富生动、有血有肉展现党与群众关系的精神故事,用以滋养全党、教育人民。其次,在学习内容方面,在全面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同时,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尤其是深入研究与探讨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在学懂弄通中坚定为民情怀。最后,在学习时机方面,既要充分利用好集中性教育的契机,又要抓好经常性教育,将二者有机衔接,努力做到对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温故知新。

 二是在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筑主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与发展同样需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征程中,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重大事件为精神素材,提炼新的精神形态,丰富发展精神谱系。其次,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向人民群众吸取实践经验与智慧。人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火热实践中,孕育了无数饱含朴素情怀的生动事例,是精神谱系的宝贵素材来源。最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标准。请人民群众做阅卷人,检视精神形态的归纳是否科学准确,基本事实能否得到反映,内容的扩展有没有牵强附会,话语表达是否接地气等,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然,要警惕个别打着“学术”“真相”幌子,实质诋毁、攻击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的错误思潮,尤其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侵蚀,不能放任自流,破坏党与群众的关系,给党和群众的事业抹黑。

 三是在传播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实现精神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既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评阅者和受益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既要成为激励全党勇担初心使命的精神支柱,又要成为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首先,要以全民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事件类精神、地域类精神、人物类精神等做好宣传分类,

 因人因时因地融...

推荐访问: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 谱系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