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2022年度党史启示【完整版】

时间:2022-06-19 13:5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史启示【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史启示【完整版】

党史的启示3篇

第一篇: 党史的启示

党史故事_党史小故事_中国党史故事_党史故事大全

党史故事_党史小故事_中国党史故事_党史故事大全

党史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故事,主要包括党史资料、党史小故事、党的经典故事、党史故事大全等,让您更加了解党的发展历史。

第二篇: 党史的启示

党史上的九个第一及其启示

第一部分内容:马列主义传播中的“三个第一”1.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

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2.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3.第一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以《新青年》社为中心,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后还陆续成立了新民会、觉悟社、利群书社等一大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以上的个人和团体,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像李大钊,当时每月薪水240块大洋(足以养活60人),住着四合院,客厅里还装着一部手摇式电话,这位薪资和社会地位很高的北大教授,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庶民的幸福,奔走传播他心中神圣的主义,直到走到绞刑架前。还有邓中夏,1933年5月被捕,在狱中他对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邓中夏牺牲时年仅39岁。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信仰。是什么让他们前赴后继?还是信仰。

信仰,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信奉而敬仰。信仰是指个人或群体相信某种思想学说并愿意以此作为根本行为准则的思想活动。它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生存的寄托,一个组织、社会或国家所有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翻开中国的革命史,有许多让人着迷之处:为什么家庭殷实的青年,毅然走进山林建立革命武装?为什么回头就是生路,英雄们毅然选择了死地?我们都知道一部小说——《红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者。可是有没有人知道这部经典小说的作者是谁?是罗广斌。罗广斌192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家中有数不清的房产、田产,富甲一方。他的哥哥罗广文还是四川境内实力最强的国民党将领,后来官居国民党军兵团司令、陆军中将。可以说,罗广斌的家是国民党政权的既得利益者,在大多数人看来,罗广斌的前程会和他的家族、他的哥哥一样,为国民党效力,并赢得锦绣前程。而让所有人吃惊的是,罗广斌,这个罗氏家族未来的希望,却坚定地站到了这个家族的对立面,最终走向了决裂,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走上革命道路,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生,不足为恋;
死,不足为惧;
苦,不足为悲。这是革命者信仰的强大力量。

今天,我们依然谈坚定信仰,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信仰缺失,在信仰上出现了问题。

金一南在介绍《苦难辉煌》时说:如今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经济规模、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信仰却有所缺失。另外,我们再看一组照片:

今天,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远,面对种种诱惑,有些党员在信仰上不那么坚定了、不那么纯粹了,有的求神信佛,有的拜物拜金。面对有些党员信仰意识的淡化,邓小平同志曾经特别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首位。那么什么是“精神懈怠”呢?简言讲,就是一个人、一个党,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

那么我们应该坚定怎样的信仰、怎样坚定信仰呢?我感到坚定信仰,首要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确保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的信仰,这一信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991年7月,苏共决定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结果很快就导致执政党倒台、民族分裂、国家解体。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命根子,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就将失去一切。我们只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听党指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现实的就是要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做到真学真信;
最基本的就是要坚决抵制一些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做到不听不信。坚定信仰,关键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民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中国模式”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津津乐道。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一伟大创举的成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坚定信仰,根本是坚定对党的正确领导的信赖。我国近现代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有了党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二部分内容:党的建设中的“三个第一”1.党的第一个宣言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于同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该宣言是为全国建党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2.党的第一个纲领

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三大奋斗目标,明确了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党的首要政策,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

3.党的第一个章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章程。该章程是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并总结了党成立一年来在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而制定的,分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共6章29条。第一个党章的制定,对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第一个共产党小组成立后的《宣言》,到一大党成立时的《纲领》,再到党的二大中的《章程》,我们会发现,党在建党之初,就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比如,第一个《宣言》实质上是当时的临时党纲,而一大通过的《党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纲,其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再比如,第一个《党纲》和第一个《党章》都有关于党的纪律的条款,但《党纲》只有一条,而《党章》用了一章共9条来规定,这使得有关党的纪律的要求,更加的具体,更加的细化,也更加的具有操作性。这体现了党不仅注重建立制度,而且更注重使之科学完备。

经过了90年的建设发展,党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党内制度体系。这里,我们简要地对党的制度建设作个梳理:(一)从党成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们党开始了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比如:1942年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确立了一元化领导的制度;
1948年,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随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从制度上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这一时期建立并完善了党对国家的领导制度,初步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把民主集中制推广到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政治生活中。(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制度建党的理念,建构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体系框架。比如:制定了《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试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规则试行》,同时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作出了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的思想,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深化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有《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五)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制度有《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制度建设科学化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任务,也明确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目标要求。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关键是制定好、执行好、维护好制度。作为普通党员,主要是做好两点。一是要自觉执行党的制度。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一要加强教育,夯实制度执行的思想基础。要把制度宣传纳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格局之中,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解制度、执行制度的思想认识,明确制度不落实的严重危害,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要抓好普及,打造制度执行的群众基础。制度的制定需要群众基础,制度的执行也需要群众基础。要通过多种措施,下大力做好全员普及的工作,提高群众对制度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增强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常抓不懈,永葆制度执行的活力基础。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仅要有个体的动力、群体的合力,还要有持久的活力。应当在抓经常、抓反复中持之以恒,这样,制度的执行力才能始终保持不竭的动力和持久的活力。二是要认真维护党的制度。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党员是制定制度的主体,也是制度规范的对象,其能力和素质对制度的科学性、制度执行的程度等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党员的制度意识。应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准确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各项制度的科学内涵,着力增强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提高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坚决维护制度的自觉性。

第三部分:党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三个第一”1. 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13个月内全国罢工达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其中影响较大的斗争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等。

2.党第一次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和贺龙领导,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3.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攻打长沙的战斗失利,毛泽东于20日带领起义部队撤离湘东地区,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尽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军阀吴佩孚的血腥屠杀下,转入了低潮;
尽管南昌起义,在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下,最后遭致失败;
尽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后,被国民党占领。但是,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怕失败,重来都是埋好战友的尸体,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南昌起义部队如此,仅存的800人,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又参加了湘南起义。井冈山的红军也如此,爬雪山、过草地,到陕北后重新开辟革命根据地,继续武装斗争,直至夺取全国胜利。

不怕牺牲、永不言败、敢于胜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战斗精神。“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战斗精神的激励和支撑,即便武器装备再精良,技术条件再先进,也难以取得战斗的胜利。回顾我军70多年的光辉历程,顽强的战斗精神,始终与老红军政治本色的传承、与我军的发展壮大相伴相随。依靠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不怕流血牺牲,勇于争取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铸就了人民军队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军威。带兵带士气,强军强精神。在全军上下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而奋斗的今天,培育顽强的战斗精神,不仅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更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 党史的启示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实用范文】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它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百年党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篇一】百年党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百年栉风沐雨,风华正茂慨然前行!一艘小小的红船历经百年惊涛骇浪,以蓬勃昂扬状态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小船的成长浓缩着一部矢志奋斗的壮丽史诗,承载着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经验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找到成长的有益启示,汲取智慧与能量,以青春之我扛起时代重任,交出精彩答卷!
回望百年征途,在历史回眸中,砥砺为民奋斗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无论哪个时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贯穿全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赢得人民支持。红军“半条棉被”关心百姓冷暖,老百姓的“小推车”助力战役取胜,用肩膀铸就的“堤坝”为百姓遮风挡雨,抗疫战场上的鞠躬敬礼诠释着理解、认可与感恩。历史的点滴细节镌刻着鱼水情深,友爱的互动传递着亲如一家的温情,人民群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底气。在历史回眸中,我们见证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坚定立场,体会共产党为解决民生问题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感慨共产党促进改革创新壮士断腕的勇气,这些都源自为民服务初心的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上,我们要从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中砥砺奋斗意志,点燃初心使命践行的“永动机”,将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践行到底,压正成长之道,让红色初心愈加闪耀。
感悟百年巨变,在把握当下中,凝聚敢于斗争的勇气。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的接续奋斗,一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飘摇与衰微,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敢办也办成了各种大事难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亲身经历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与时代的巨变,见证着共产党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豪迈,感慨于共产党敢于斗争与自我革新的鲜明品格。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轨迹中凝聚不放弃的坚定,沁透着百年来党的苦难与辉煌,成就的今昔对比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感恩于这伟大的时代,充分抓住时代造就的机遇,立足并把握好当下,在成长中不断磨砺本领,保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敢于与任何艰难险阻作斗争,时刻保持不陶醉于所取成就的反省与自觉,奋力跑出坚定铿锵的青春足迹。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展望宏伟蓝图,在仰望星空中,厚植奋力前进的自信。“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清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正是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心怀“可爱的中国”美好期盼,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国图存的出路,他们不惧牺牲、追求真理,始终不渝为信仰而战,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的历史伟业。百年党史刻录着无数共产党人的追求理想的感人事迹,沧桑巨变的成就让我们收获了坚持理想的意义与价值,给出我们奋斗的光明与答案。历史记录着奋斗的辉煌,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展望新的百年征程,我们信心满怀。我们是什么样子,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子。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我们青年一代要鼓足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仰望星空,心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不断实干拼搏,内心充盈坚实的底气,自尊自信、自律自省、自立自强,奋力在新时代的未来征途中铸就新的辉煌。
【篇二】百年党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00年披荆斩棘,100年风雨兼程。这一百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一百年,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百年,也是党史研究长足进步的一百年。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时候,坐在奶奶身边,翻着一张张旧照片,听她诉说着家乡的故事。大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境内山水兼具,上窑山、舜耕山是大通的“城市客厅”,这里林立挺秀,绿影婆娑。三万多亩的高塘湖、五千多亩的蔡城塘交相呼应,淮河干流穿流而过,如玉带把翡翠和宝石串联起来。而今,旧貌换新颜。大通交通便利,高速、高铁、铁路、水路四通八达,水运通江达海,淮河大桥建成通车,新港规划建设,淮蚌高速、京福高速、淮滁高速、合淮快速通道、九龙大道、G206国道等交通大动脉将大通与全国各大城市紧密相连,大通已成为淮南乃至皖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还有,位于美丽高塘之滨的国家4A级景区上窑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并延伸了党性教育“红色专线”,已成为党性教育的“必修地”,承载厚积薄发的坚实力量。
二、“永久保管党和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
从1909年起,第一口新井在大通老北沟开挖,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矿区就此奠基成为淮南煤矿发祥地。七十年代末,因煤源枯竭,大通矿报废、九龙岗矿接近收作,全局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经济建设。1979年矿务局党委果断响应,制定以调整改革为中心的“五大”战役,打好开拓延伸、机械生产、三层回采、科技发展和安全生产之仗,确保老矿改造目标完成。而今,大通打优煤电资源牌,更加注重“五大”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升,开创转型发展新阶段。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经历百余年,史志见证了大通矿开拓创新,采煤工艺全国,矿业工人改革采煤方法,推进产量发展。从清末时期,大通作为县级管辖区域,经济落后,地瘠民贫的条件到现代化农业(洛河、草莓、葡萄基地深受远近群众喜爱,每逢节假日,会吸引大批游客。以大通工业新区为基础平台,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智能服装加工、新建材料、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园区规模效应凸显。
三、新时代史志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当文字与影像档案一卷卷呈现在眼前时,听着奶奶娓娓道来的故事,感受着时代的闪光点,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每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抗战期间,淮南矿工先后参加新四军的约有400多名,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迎来民族解放的曙光。翻着一页页档案,重温历史故事,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诉说着“但愿君心似我心”的期盼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诉说着革命战争时代“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无悔。
在新的历史时期,存史资政的党史研究工作已拥有了比过去更优越的物质条件,配备了优良的软硬件设施,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深刻认识档案工作对党史、国史、民族史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把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守护好、传承好、传播好、践行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张张照片档案、一件件实物、一册册史志,谱写出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故事,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承载了数以万计大通人的记忆。历史见证70载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它留住最真实、最宝贵、最朴实的奋斗经验和抗争经验。
一百载满浸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热血、智慧和青春,凝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守望相助,记录着中华儿女辛勤劳作、发明创造、自强不息,深深影响着我们基层工作者敬终如始、扎实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民族梦想,长风破浪,直挂远帆,砥砺前行。
【篇三】百年党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习党史听春天“歌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一切新生命的起点。在这样的日子里品读党史,翻动书页间,更能触摸到那百年来仍旧充满活力的“脉动”,正如春天里一首优美的歌。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天的风是柔和的,却又不失力量。它那承袭自寒冬的温度,自有一幅凌然不可侵犯的傲骨。1920年2月,“五四运动”的余波尚在,巴黎和会给全体中国人留下的屈辱伤痕仍在流血,当时的知识界空有救国图存的热情,却像笼中之鸟,找不到变革的方向。此时,在浙江义乌一个小村庄里,陈望道先生避开春节前后熙攘的人群,写下了这段经典译文——“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本《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的诞生,正如一阵春风,吹开了思想的樊笼,建立起了中国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此后,又有无数的知识分子加入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行动中来,这一缕风一夜吹绿江南岸,给了早期向往共产党的同志们建党的信心——“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你听那春风自由穿梭过原野,在歌唱希望。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春雷是雨的协奏曲,每当闪电划破天际,轰隆隆的雷声紧接而来,万物苏醒,犹如新生。有一首老歌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改革开放正如一道滚滚春雷,冲破思想桎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反而让我们对自己的道路更加坚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后,党的十二大召开,在改革开放的积极探索中,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了结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听那春雷雄浑有力的歌声,在称颂改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像一层轻纱,朦胧而又温柔地笼罩整个大地,于细微处滋润万物。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雨,百年辉煌,我们经过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道路上可能还会有新的困难和挑战。但就像去年那场艰苦卓绝的疫情攻坚战一样,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至上”的情怀,化为春,化为雨,紧紧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我们就能发挥制度优势,打赢攻坚战,享受今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热闹繁华。站在新的一百年的起点上,更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你听那春雨义无反顾冲向泥土,在拥抱团结。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身为党的基层干部,多读史、多学史、多思史,便能从党史中汲取勃勃生机和力量。让我们一起侧耳倾听春天的声音,听这一首有关“希望”“改革”“团结”的大合唱。

推荐访问:党史 启示 党史启示 党史的启示 百年党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