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防控 >

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03 16:0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有效做好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家长及康复机构工作人员安全健康,制订本防控工作方案,供机构参考。

 一、做好预防控制准备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本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本机构疫情报告制度、在训儿童健康检查和因病请假登记追踪制度、疫苗接种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以及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机构负责人为本机构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进一步做好健康宣传教育。机构内全体员工加强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切实提高保护自身及在训儿童安全健康的防控能力。积极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向在训儿童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口罩”文明、“咳嗽”礼仪、“七步洗手法”。引导减少公共交通出行,不去或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去已经有疫情的城市,不与疫情城市返回人员接触,自觉降低感染、传播疫情的风险。

 (三)进一步做好机构职工、在训儿童及家庭成员健康排查工作。掌握全体机构职工、在训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尽可能做好全员核酸检测,了解在训儿童及送训家长的每日健康状况,如实提供有关信息。如出现可疑症状(发

 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或到过疫情地区、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主动报告

 (四)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消毒。按照操作规范,加强机构内教室、活动室、厕所、食堂等重要集聚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加强日常通风换气,全方位改善机构环境卫生条件,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

 (五)做好物资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红外体温测量仪或手持式测温仪、医用防护服装、洗涤用品、口罩等物资,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改善机构内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做好日常防控工作

 (一)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明确报告人及报告程序,根据本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实行相关报告制度,掌握在训儿童每日增减情况。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主管部门。

 (二)加强送训人员管控。加强门卫管理,实行严格的身份登记制度,减少非必要员工进出。未经允许,家长和其他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机构内。一名在训儿童原则上仅有一名送训家长。

 (三)严格落实体温检测。机构内设专人密切监测全体职工及在训儿童、家长的健康状况,每日按规定监测体温。康复

 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训儿童及家长每天早上、中午进入康复机构前由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检测体温。所有人员的体温检测数值需如实详细记录。发现发热(体温超过 37.3℃)、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建议家长领返回家或立即离岗,督促尽早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治疗并追访就诊情况。

 (四)保持沟通畅通。严格执行在训儿童因病请假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机构内卫生保健人员负责与因病请假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教育家长一旦发现儿童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主动停止康复训练并告知康复机构,待其痊愈后方可复训。康复训练师或教师在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儿童情况并及时同本班(本组)其他家长沟通。

 (五)加强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指导家长每日落实幼儿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餐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手捂之后、外出归来后均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教育孩子及家长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用过纸巾扔进垃圾箱。不随地吐痰,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锻炼身体,提高防病能力。机构教职工及送训家长均需佩带口罩,在训儿童根据实际训练需求有选择的佩戴。

 (六)合理安排儿童训练项目。合理安排机构内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尽量减少集体课或大课。家长培训可采用视频或网

 络直播的形式;对于在机构内进行的康复项目,将所有儿童分时间段进行康复训练,减少人员聚集。

 (七)加强机构内食品安全管理。对提供餐食的机构,要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遵守食堂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加强餐饮具消毒。餐饮具需流通蒸汽消毒 20 分钟;或煮沸消毒 15-30 分钟;或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125℃,维持 15 分钟,消毒后温度降至 40℃以下方可使用。

 (八)加强重点场所通风消毒。训练区、办公区、卫生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避免使用中央空调,使用时须经专业评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有条件者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卫生间、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或手消毒剂,做好接触频次高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活动室课桌椅等)、卫生间等重点环节的预防性消毒。

 1.消毒方法:

 (1)个训室、集体课教室、感统训练室等场所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日轮流开窗通风2-3 次,每次 30 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的天气或不具备开窗通风空气条件时,采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照射消毒每日 1 次,每次持续照射时间 60 分钟。

 (2)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擦净。

 (3)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洗净。

 (4)卫生间的消毒:要经常打扫,最好采取湿式清扫;卫生洁具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

 (5)玩教具的消毒:使用频次高的教具在每次下课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触摸部位。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0min-15min,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 100mg/L-250mg/L 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中浸泡 10min-30min,怕湿怕烫的毛绒类玩具、书籍可在烈日下曝晒 6h。

  2.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按消毒液:水为 1:100 比例稀释;

 消毒粉(有效氯含量 12-13%,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8升水;

 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 480mg/片-580mg/片):1 片溶于 1升水。

 (2)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3.消毒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2)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三、发生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一)及时送医就诊。发现机构内教职工、在训儿童及送训家长出现发热、乏力、咳嗽、胸闷等症状,要尽早佩戴口罩,送至有关专业医院诊治。

 (二)做好疫情报告,协助疫情防控。一旦发生疫情,机构立即报告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主管部门,并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防控措施。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如教职工及送训儿童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要在当地有关部门指导下,做好场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掌握其健康情况,符合解除条件后方可复训。

推荐访问: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疫情 防控 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