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意义体会

时间:2022-06-24 13:1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意义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意义体会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6篇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1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

     时间:
2010-11-04

在2010年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讲话

学  诚

  自东汉明帝求法以来,佛教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生根发芽,历经漫长曲折的发展演变,成为了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福荫遍覆神州。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经典的诠释紧密相关。追溯经典诠释的发展过程,总结分析历史的经验,将为我们思考当今佛教的时代走向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总体而言,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四股热潮和四个时代:第一,翻译热潮和译师时代;
第二,义学热潮和论师时代;
第三,立宗热潮和祖师时代;
第四,融合热潮和大师时代。

一、翻译热潮和译师时代

  翻译热潮肇端于魏晋。在当时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人们对佛法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量的佛教经典被源源不断传入中国,佛经翻译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于是官办译场开始建立,由外国译师为核心的专业翻译团队也应运而生。译师不仅承担翻译佛经的重任,还是传授佛法的导师,受到国家的礼遇和崇敬,享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此阶段的翻译成就相当显著,尤其以般若诸经、《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中论》、《四分律》等为主要代表,为后世学派和宗派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经论基础,故称为“译师时代”。

  由于经是佛陀说法的直接记录,是佛法的根本来源,所以佛经比论典更为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经典诠释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使佛法易于为人们接受,译师们顺应当时颇为流行的玄学思想,大量借用道家词汇来解释佛经,史称“格义”。与此同时,翻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道安大师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译经原则;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很好的兼顾到了忠实性与可读性,为后世译经树立了光辉典范。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文本风格,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

二、义学热潮和论师时代

  义学热潮兴起于南北朝。在这一时期,虽然佛经翻译仍在继续,但是随着鸠摩罗什、真谛、佛陀跋陀罗、菩提流支等高僧把印度的中观、唯识和禅法等成熟的思想系统传入中国,整个佛教的重点开始转到义理的阐释。印度祖师们在佛经的基础上所造出的体系完整、条理清晰、解释详尽的论典受到广泛的传播,被人们所竞相研习。以某一部(或某一类)论典为研究中心的学派相继诞生,如毗昙师、成实师、俱舍师、三论师、地论师、摄论师等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研习经或律的一些学派也有相当影响。论师开始取代译师,成为当时佛教的领军人物,故称为“论师时代”。

  同时,经典的诠释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调整。译师时代所大量采用的“格义”手法逐渐显现出其弊端: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佛法的片面理解和随意解读,甚至令佛教面临与玄学混为一谈的危险趋势。于是各个学派对于经典诠释都开始回归到佛教自身的传统,去除了玄学的色彩,规范了佛法的基本概念,用语也趋于严谨和统一。这一切都为义理研究的深入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佛教界在空性、佛性、顿渐、法身、净土等主要问题上展开了广泛激烈的讨论,经典诠释的本土化倾向日益显著。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思维模式,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

三、立宗热潮和祖师时代

  立宗热潮兴盛于隋唐,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一经一论的研究,开始以更高的角度把握佛教思想的整体面貌。随着本土化诠释的日趋成熟,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的佛教宗派相继产生,如天台宗、南山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宗派都综合了南北朝各家学派的思想成果,提出“五时八教”、“五教十宗”、“三教三宗”、“圣净二门”等判教方法,开创了各具特色、完整系统的修学体系。吉藏、智者、玄奘、法藏、道宣、慧能、善导、不空等佛学巨擘各领风骚,八大宗派的基本格局终以形成,故称为“祖师时代”。

  这时期祖师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注疏和语录,最著名的有天台三大部、南山三大部、六祖坛经等等。与经、论相比,祖师们的注疏和语录更加通俗应机,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因而成为后人深入经教的必由之路。由于祖师们从自身的修证体验中领悟甚多,因而在诠释经典上“以解导行”和“以行验解”的特点相当明显。各宗也各有其独到的修行法门,比如天台宗的止观,禅宗的棒喝、话头禅、默照禅等。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以自力更生、团体修行为特征的丛林制寺庙。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修行传统,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

四、融合热潮和大师时代

  融合热潮崛起于明末清初。从“三武一宗”法难之后,佛教的社会影响遭到极大的削弱,各宗派长期积习形成的自扬己宗、贬抑他宗的不良风气又造成了彼此很深的门户成见,宋明理学的兴起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儒家与佛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上种种因素都对佛教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以明末四大师——莲池、憨山、紫柏、藕益为代表的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高僧大德着眼于宗派融合和三教融和,致力融合各宗思想,博采儒、释、道三教的精华,汇归一佛乘,开创了佛教崭新的发展局面,并且使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和广大民间,故称为“大师时代”。

  在宗派的融合上,大师们从教理和修证两个方面汇通了以前各宗派之间森严的壁垒,将禅、净、戒、教整合为一,认为各宗派都是佛教整体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有实践次第之先后,但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差别。藕益大师曾说:“禅、教、律三,同条共贯,非但春兰秋菊也。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世安有有心而无语无行,有语而无行无心者乎?”

  三教融和早在唐代就有人提倡,但是直到明清才发展为佛教的主流。大师们为儒道典籍作注立疏,以佛教思想贯彻其中,把儒家和道家定位为人天乘的世间善法、出世间法的基础,如憨山大师把孔子尊为人乘之圣,把老子尊为天乘之圣,佛陀则为超圣凡之圣。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整体视野,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

  综上所述,翻译、义学、立宗和融合四个时代勾勒出中国佛教的主要发展阶段,也明显体现出一个逐层递进的教证次第。如果把翻译阶段比拟为“闻”,把义学阶段比拟为“思”,把立宗阶段比拟为“修”,则很清晰地呈现出“从闻入思、从思入修”的次第。《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研习教典与实际修证两者根本上是相辅相成、辗转增上的关系,不可割裂看待。诠释经典不是一项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要与实际上的修学次第相整合。只有达到教证一体、见行合一,佛法才能常住世间。我们思考当今佛教的时代走向,也可从此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是经论典籍的引进与学习。经典是佛法的载体,也是佛教的命脉。佛教在中国最为兴盛的时期,无一不是伴随着经典的大量引进和翻译事业的蓬勃开展。明清之后,经论典籍的大量散失与译经事业的中断也相当程度上导致了佛教走向衰落。时至近代,日本的汉传经典,藏传佛教的藏文经典,南传佛教的巴利语经典的引进以及敦煌、碛砂、金藏、石经等藏经的出土,如同几股强大的暖流,推动原本奄奄一息的中国佛教重新开始复苏。由此可见,我们应高度重视翻译和引进其他语系的佛教经典,并加以融汇吸收。

  第二是思维模式的应机与调整。佛教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同时伴随着经典诠释方式的重大转换。本土化诠释和三教融和都是佛教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主动适应和调整,历史也证明了这种适应和调整的作用与意义:台、贤、禅、净这些适应本土思维模式的宗派经过漫长岁月仍顽强地延续至今,但由玄奘、义净、不空等大师带来的印度佛教思想以及宋代大量翻译的密教经典却逐渐隐没不闻。当今时代的思维模式与古时相比,又有不小的变化,古人的思维倾向于疏约与简明,而当今时代,人们更信服于严密的逻辑与精细的分析。因此诠释经典的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近代唯识学、因明学的兴盛,便隐然昭示出思维模式上的一种革新趋势。

  第三是三大语系的交流与整合。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义学研究的丰富成果使隋唐时期的祖师们具备了一种统揽佛教的广大视野,在深厚的义学积淀基础之上,才逐渐形成了八大宗派,宗派实际上是对以前各家学说的全面梳理和发展继承。如今,佛教呈现三大语系并存的格局,彼此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比古人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视野下来把握佛教的全貌,系统全面地整合三大语系的丰富成果,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应当今时代的修学体系。

  第四是其他文明的吸收与借鉴。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明,曾为中国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整体面貌,为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自身也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想见,在全球化时代,佛教也必将对世界文明的未来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身处当今多元文化和宗教并存的格局之中,佛教有必要将更多样的文明成果和文化思想作为经典诠释的宝贵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与各大文明和各大宗教的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让佛教的种子在其他文化环境之中生根发芽,让佛法的福荫遍及整个世界。

  总之,我们必须要借鉴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更加勤奋努力,投入到复兴佛教的伟大事业之中,让中国佛教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希望。让我们以此共勉!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2

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您的分数为100)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3

历史经验和方法的总结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经验和方法的总结 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法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的实验性研究方法,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从经验总结法的性质来说,它具有追因研究的特点。因为它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从而揭示教育规律二由于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从经验总结法的使用来讲,它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特点。说它具有实用性,是因为经验总结法的技术环节不复杂,操作程序简单明了,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开展教育科研,既不影响正常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又对本职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较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科研与教育、教
学工作之问的矛盾,很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和特点。

说它具有适用性,是因为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而且,经验总结法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审时权变。

经验总结有专题性经验总结和一般性经验总结两种。专题性经验总结是指对某个问题作比较深人、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揭示其规律,使自己和他人都能从中获益;
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则是对实践活动作一般化的总结(如一年教学工作总结,这一类总结往往涉及面广,但缺乏深度,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法主要是指专题性的经验总结方法。

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成”。这就是说,教育理论要以教育实践赋予其生命力,教育思想也要跟踪教育实践的足迹。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之所以重要,也正因为教育教学实践是基础,是教育理论判断的依据。经验总结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主要农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总结教育经脸有利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正确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变革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特别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观、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的确立,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从而促进陈旧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从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人手,积极正面地总结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总结教育经验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手段,对于丰富教育理论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

由此看来,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基础,脱离实践的教育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通过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发展或丰富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耍求,提高对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认识的自觉性。所以说,经验总结不是认识教育规律的准备,而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手段。

3.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者深入实际,正确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者,在贯彻执行教育力针政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人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组织下属单位或个人,就某一项实际工作的开展,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分级管理等进行专题经验总结。通过经验总结过程,领导者既能吃透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加深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有效地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指挥能力,从宏观方面进行决策。

4.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蜡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庞大,继续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加上培训经费短缺教师培训提高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各门学利一的教学实践来自学业务知识,加强教学理论修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都深知经验总结对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通过总结经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总结教育经验能够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的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


因此,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既能够充实自己的感性知识,提高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和判断能力,又能够开扩视野,拓宽研究领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多出快出研究成果。

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其内容又相当复杂,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总结经验的方法步骤。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一般的实施步骤。

1.确定专题 确定专题是指根据总结经验的原则,确定总结经验的方法和题目。一般来说,经验总结应以先进事迹与突出贡献为前提来确定专题,即要考虑到所进行的研究的价iii,开展研究的条件等间题。一般选择总结方便、有较为普遍意义的课题。为了全面考察教育的实践过程,就需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在确定研究专题时,不仅要考虑典型性,而且要考虑代表性,常常应包括好、中、:三种类型。其结构来说,经验总结的对象,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经验,也可以是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总之,专题的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慎重进行。

2.拟订提纲 拟订提纲指将总结专题分解为若干子项,形成完整的结
构。这实际上是总结经验过程的构想,包括总结工作进行的大体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以及总结的验证。因此,要拟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提纲,一是要明确经验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木要求;二是要组织力量,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三是要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实施计划的可行性。

3.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指确定专题、拟订提纲之后,研究者要根据专题、提纲确定收集资料的量和质以及资料来源、方法。由于影响一定教育结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收集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做到细致、完整、全面、客观,不能遗漏相关的资料;二是要围绕经验总结的中心内容,重点包括背景材料、历史材料;三是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各种文献记载的材料,包括工作日记、教学笔记、学生日记、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学校文件、会议材料等。

4.分析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或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这是经验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资料的目的是将经验事实上升为理性认识;主要任务是甄别真伪资料、判断资料的重点和非重点,理清复杂资料的内部结构联系和各种因果关系;主要方法是理论方法(分类、比较及唯物辩证法等,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和统计方法等。在运用以上方
法分析占有的大量事实的时候,还应注意分析事实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
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

5.文字表述 经验总结的成果一般体现为经验总结报告。正确表述经验是总结经验的关键。为此,要做到:鲜明观点与充实材料统一,经验描述与理性概括相统一,表述简炼、准确、逻辑性强。经验总结报告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一是所总结的教育活动的简要、全面的回顾;
二是教育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引发的现象、取得的教育结果;三是对教育措施系统和教育结果系统之问因果联系的认识和讨论;四是在今后类似的工作中如何吸收这类经验、克服缺点的想法与建议。

6.修改定稿 修改是总结经验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修改应注重经验的总体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总结经验是要给别人看的,因此,从写作前到写作后,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并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总结经验的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对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的大小,是与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密切相关的。为了提高经验总结成果的科学水平,并使之对教育实际工作发挥借鉴作用,在使用方法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


1.总结经验遵循的原则:一是应用性原则,即从当前教育实践中亚待解决的和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起着指导作用的问题中确定总结经验的选题;
二是创造性原则,即必须是别人尚未总结过的经验,在内容、观点和方法上都具有新意;
三是科学性原则,即经验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事实依据,是对经验事实的科学的理论抽象。

2.总结经验应遵循的要求:一是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二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是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
四是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五是要有创造革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
六是要针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过程,并以先进经验的总结为主。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4

正确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作者:高成林
作者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北京,100806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ISSN:1008-4649年:2007卷:009期:002页码:25-28,32页数:5中图分类:D26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86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党的政治优势;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才能赢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这就决定党要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5

学习贯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体会心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文章指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加强政治历练,以三点“同频”不断提高“政治三力”。
擦亮眼睛,在“见微知著”中提高政治判断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具备强大的政治判断力,精准识别现象本质,通过细节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风险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擦亮眼睛”,在“细枝末节”中观察识别、分析研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特别是能够对诱发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科学预判,知道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只有练就一双辨别是非、见微知著的“政治慧眼”,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才能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眼明心亮、头脑清醒,才能全面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形势,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学悟结合,在“融会贯通”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决定着党员干部研判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保证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对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学得不深、悟得不透,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不能与本职工作做到融会贯通,那么在履职尽责上必定不能校准自己的行动指南,甚至会与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出现较大偏差。党员干部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狠下功夫,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学出“真理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国之要者”心中有数,时刻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重要原则,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始终做到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在“国之大者”中找准坐标、推动工作。
撸起袖子,在“学以致用”中提高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是检验党员干部现实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更是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决定因素。没有执行力,蓝图再美好也只是“镜中花”;
没有执行力,规划再科学也只是“水中月”。当前,“十四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党员干部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排头兵”,要立足自身岗位,主动对表对标党中央政策要求,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绝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始终协同联动向前进。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和韧性,敢
啃善啃“硬骨头”,在真刀真枪、真抓实干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主动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篇6

建党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研究
摘要:建党百年来,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面对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中央根据所处的时代条件、承担的历史任务,不断推进和创新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 必须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
必须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必须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必须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关键词: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
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建党百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心任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在探索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探索前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着党的政治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和党内斗争展开的。其一,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政治纲领。党的一大首次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党的二大经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其二,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团结凝聚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革命总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确立了土地改革的政治路线。最终赢得民心,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其三,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把牢党的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八七会议揭露和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七大时,全党政治思想达到空前统一,党的政治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曲折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围绕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及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展开的。其一,在政府组织党委、建立党组,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政权的绝对领导。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检机构,从制度上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其二,针对党内的不正作风开展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等政治教育以及反对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和对“四人帮”的揭批清算,维护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其三,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加强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时期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着力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政治问题。进一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其二,拨乱反正,促进全党全国的安定团结。同时,建立健全党规党法,制定和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其三,讨论并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初步提出了
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四,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开启管党治党实践,使党的政治建设得到了全面强化。其一,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二,明确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制定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从制度上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三,加
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印发并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其四,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所以要深入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必须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建党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政治性,就能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才能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促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念、牢记政治责任、担负政治使命。只有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下,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才能实现新时代我们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
(三)必须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言堂”、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不良现象对党的政治建设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严格的纪律是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是党内统一政治行动的可靠保证。完善党规党纪,用严明的纪律要求来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言行,维护党内团结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把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必须要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
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正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的体现。当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要兴党强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38.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推荐访问:奋斗 体会 意义 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意义体会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意义体会 党的百年奋斗史历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