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思政课心得与体会(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11 12:5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心得与体会(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心得与体会(完整文档)

 

 思政课心得与体会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一共听了五个非常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座。每节思政课讲座都是那么的引人思考、引人深思。当听完每一节思政课之后,关于每一个讲座的主题,我都是有很多心得与体会的。

 一、 中日关系 从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一直到现在, 中日双方的关系是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这一时期,两国在经济领城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两国的贸易额也在不断的上升, 两国都以对方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 两国在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些分歧严重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目前影响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包括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等等。

 针对目前中日之间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认识中日关系才好呢?首先是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为指导, 严格遵守中日之间的三个政治性文件切实坚持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当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 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 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要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 以增进相互了解, 扩大共同利益, 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另外还要借鉴历史上汉唐时期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和近代两国发生战争的史实, 真正认识到两国关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主权问题,寸步不让,这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面对当前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觉悟,防腐拒变,才能很好的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凝聚我们的力量,才能将祖国发展得更加强大!

 二、 略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问题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投资、消费、出口。更具体地来讲,中国经济,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不少新的可喜的变化,总的形势比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2、国内需求全面回升。3、进出口贸易

 大幅增长。4、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5、通货紧缩局面有了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增加。由这几点可以证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且标志着我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虽然如此,但是,目前的经济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响较大,有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

 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情况来看的话,我国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一个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市场,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是非常根本的。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宏观管理。第四个方面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正是因为改革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快有的慢,落后的主要是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使各方面都依法办事,这是实行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当前中国主要民生问题分析

  当前,民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说明改革开放近 3O 年来,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已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带来的成果是现阶段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在社会政策方面,必须摈弃以往那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系统方法,即在制定政策时注意政策的协同性、针对性、稳定性,并把政策落到实处。

  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综合了改革时期的多重矛盾,在整体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在具体问题上具有层次渐进性。在整体上具有密切相关性:所谓密切相关性是指所有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只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话,那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是难以有好的效果的。例如:就业问题、从社会保障、教育问题 。在具体问题上的层次渐进性:当代中国的民

 生问题主要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层次。比如社会分配问题,既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能否维持生存是生存问题,而生存的质量却是发展问题。如就业问题,能否就业是生存问题,在什么岗位、在什么层次上就业是发展问题;等等。

 民生问题呈现两个层次表明中国已经解决了不少低层次的问题,正在向解决高层次问题渐进。现在已经不能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现在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老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饭的问题,而是老百姓如何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待遇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层次性也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利益,维护老百姓的生存,促进老百姓的发展。

 其实,当前民生问题凸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政府投入资源不足,社会进步落后于经济发展;2、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弱势群体)缺乏利益表达机制;3、政府缺乏超越性与公正性。然而,改善民生问题又有四点:1、完善利益协调机制;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3、增强政府自主性;4、加强正确财富观教育。所以,国家应该针对以上的问题作出有效的措施。

 四、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腐败是全民公敌,腐败已经泛滥成灾,腐败问题与我们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好好重视中国当前的腐败问题。中国转型期的腐败状况特点是,滥用受委托的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公职人员追逐私人利益凭借自身便利滥用公共权利来伤害公共利益。其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二)、小官大贪,呈现“落势化”倾向。腐败主体不断向基层渗透,基层公职人员成为腐败易发多发群体。(三)、呈趋利性,集中发生在民生领域。

 因此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防治腐败问题发生:(一)、要强化教育引导机制。必须把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作为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基础工程来抓,使其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二)、要健全纠风治乱机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开展公务用车、教育收费、专项资金等方面问题的专项治理,坚决遏制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易发多

 发势头。(三)、要形成惩戒震慑机制。要坚持有案必查,拓宽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依靠群众参与揭露腐败问题、依靠群众支持查办腐败案件。把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维护群众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惩治的及时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功能。(四)、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从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及时严惩基层腐败,着眼超前防范、关口前移,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体制机制漏洞,实现权力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运行。(五)、要完善源头防腐机制。要完善基层执法管理办事制度,做到行为规范、监督有效、运行有序。要完善民生政策落实制度,建立权力分解和实时监控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完善便民服务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五、 南海问题面面观 因为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了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 年 12 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 1952 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但是,这几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面对南海问题,我们中国应该要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被赋予全权的负责单位代表国家并承担责

 任。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避免南海问题国际化,有问题两国双边谈判,不使整个东盟与中国对抗。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只是单单地在读书,我们更应该要时时刻刻好好关心、了解我们国家的时事,要理智、科学地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国民、好学生。

推荐访问:思政课心得与体会 体会 完整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