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力量是无穷

时间:2022-08-08 2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力量是无穷,供大家参考。

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力量是无穷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于 2017 年 X 月 X 日到 XXX 学习培训。在校期间,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受教育和感染,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灵魂也得到了洗礼。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党员领导干部,深感自己要以总书记为榜样,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工作岗位,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

 一、以总书记为榜样,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精神支柱。透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个青年对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一是身处逆境却永不放弃。对我们读者而言,青年习总书记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 70 后干部无法体会的。对常人而言,只要现实表现好,就容易被组织肯定接纳。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现实表现广受称赞,但因为所谓“家庭问题”,入团入党对他来说是那样的希望渺茫。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面对组织的冷遇,他

 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先后写了好几份入团申请书,才在 1972 年秋天入了团,同样,他反反复复写了 10 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在 1974 年春天入了党。身处逆境却永不放弃,仍时时刻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难道不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好好学习?二是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前行的动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因为青年习总书记已经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并外化成“敢为人先、坚持到底”的昂扬斗志,体现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他才能“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奋斗,成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动力,也由此成为我们党百年历程中最可宝贵的红色基因。身处新时代,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篇章,习总书记这一代人的上山下乡早已成为“过去的故事”,但他和无数像他一样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却永远闪耀着火热的光芒,永远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三是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具体行动。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却不急不躁,从容自问:“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这里为老百

 姓干好事呢?”当他下定决心留下来的那一刻,他就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带领群众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大办沼气,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代销点、办磨坊,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理想信念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总是要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更要把对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带动人民群众奔康致富的具体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二、以总书记为榜样,要有忧国忧民的公仆情怀。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只有心怀责任,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做实事,才能干一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事业。一是要有实干担当的气魄。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为人民。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青年习总书记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忧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奋发有为,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分不开。当我们面对困难,身处逆境时,有没有与青年时的习总书记对比,

 有没有为人民利益竭尽全力义无反顾,敢于担当的胆识和气魄?二是要心里装着百姓。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志存高远,在于他对人生的追求。在梁家河 7 年,习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大事,要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向习总书记学习,就要学习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心里装着百姓,时刻想着百姓,忧国忧民的公仆情怀。三是要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和所需所盼,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总书记的目标很明确,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习总书记之所以经常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 7年知青经历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

 三、以总书记为榜样,要有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听群众话,办群

 众事,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一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作为一部再现习总书记在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的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披露了大量关于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读书学习的经历,这些经历生动反映了青年习总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善于向群众学习、注重实践的品质。青年习总书记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遇到新鲜事就要问群众、查资料,刨根问底,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以办沼气为例,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他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沼气的重要价值,尽管兴建沼气是一项全新工程,技术难度很大,但他毅然赴四川学习办沼气的技术,回来之后结合延川当地的气候研究施工,推动梁家河兴建起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我们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工作实际,拓宽问计渠道,深入群众问计于民,敢于向人民求解事关群众民生民意的举措,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只有虚心向群众请教,把握群众脉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要扎根群众。要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只有深入到基层,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群众需要,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习总书记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贴近黄土地,贴近老百姓,下决心扎根农村,为老百姓办实事,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陕北七年,习总书记与村民

 们一起住土窑洞、一起吃窝窝头、一起上山劳动,形成了他与老百姓之间水乳交融、难以割舍的鱼水深情。习总书记后来讲:“上山下乡七年,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群众。”实录中记载,习近平插队期间哭过两次,一次是接到大姐去世的消息,他哭了,既是对大姐去世人之常情的悲情流露,更是对自己身处逆境、艰难困苦的悲痛发泄。另一次是村民送他上大学,全体村民自发地在他起床前就静静地站在他的门外,怕吵醒熟睡中的习近平、怕影响他休息,大家伙儿对这位即将离开的“主心骨儿”的感情是复杂的,大家内心深处既舍不得这么好的当家人离开,却又不想让年轻人一直待在山沟沟里耽搁前程。如果不是习总书记扎根群众,把人民群众当挚友、当亲人,老百姓怎会对他如此亲近?如此留恋?三要善待群众。7 年知青岁月,青年习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的关心包容;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无不体现了他善良的内心和帮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

 望。正是发自内心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总书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教育了我,激励了我。青年习总书记为我们青年领导干部树立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榜样,我们要像习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群众,奋发有为,把无悔的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愧理想,无愧人生!

推荐访问: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榜样力量是无穷 知青 心得体会 榜样